【原创】塞维利亚大教堂~航海家哥伦布的埋骨之地___西葡之行(8)

分类: 世界之大,用心去看 |
从“西印度群岛档案馆”外围台阶一路走,可以很好地欣赏“塞维利亚大教堂”。

西印度群岛档案馆”有一段加装了很粗的链子,但可以走人。

两座古迹建筑间竖着一个十字架;在这里可以很好地欣赏到

塞维利亚大教堂,与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齐名。整个建筑属于西班牙哥特艺术鼎盛时期的风格,同时也夹杂着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风格。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由墙顶部带许多尖柱的围墙环绕屋顶上向上耸立的尖塔而成的建筑。

塞维利亚主教堂的所在地原来是一座塞维利亚的大清真寺,之后被改建为天主教堂,十五世纪的时候被重建。教堂重建时,同时参照了哥特式与穆斯林风格,最终呈现了一个华丽并且有安达卢西亚风格的教堂。维利亚大教堂共有六个门。教堂南面的正门是:王子之门(下图);

该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原来宣理塔(伊斯兰教)上的4个象征着法蒂玛之手的圆球,被换成了青铜风向标,一个古罗马装束的妇女,左手握一盾牌,右手持棕榈树叶。(这里的雕像是复制品,原件在希尔达塔顶上)

参观希尔达塔、教堂的各类收费,顺便说一下,以前常说,中国寺庙收费,国外教堂不收费。现在(我所看到的)国外教堂在这次行程中统统要收费了!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钟楼也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珍品。钟楼是一座高达104米的哥特式塔楼,有25个铃铛,是西班牙最高的钟楼之一。前面说过的教堂正门广场上的青铜女子雕像,一个古罗马装束的妇女,左手握一盾牌,右手持棕榈树叶,原件就在钟楼顶上,而广场上是复制品。

很喜欢这张,这是在城堡城墙的石拱门内拍教堂,自我感觉还不错。

711年,摩尔人(即今天的阿拉伯人)占领并伊比利半岛并在塞维利亚留下了永恒的足迹。1184年,阿拉伯人政权穆瓦希德王朝开始在今天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基址上建造"清真寺",1198年清真寺完工。1248年,"圣者"费尔南多三世在"光复战争"中收回了塞维利亚,赶走了摩尔人。光复后的塞维利亚,需要一座大教堂,于是原来的清真寺就被用作天主教堂。1381年,不耐烦使用清真寺作教堂的塞维利亚人,决定拆除清真寺,在原址上建造"希拉尔达大教堂",即今天的塞维利亚大教堂。

希尔达塔作为原清真寺仅存的一部分,是目前整个教堂中最古老的部分,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于1184~1196年为阿拉伯人所建,1568年改建为教堂的钟楼。

东侧之门;



塞维利亚大教堂最主要的是:座堂内有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的墓穴。哥伦布的灵柩石棺上有西班牙四古国__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阿拉贡的骑士雕像,仿佛正在抬起哥伦布的灵柩,伫立在教堂最醒目的位置。

拱形之门层层“推”向里,两旁是许许多多形态不同的圣经人物雕像。





大教堂由五座哥特式殿堂组成,包括王室座堂、主礼拜堂、大教堂博物馆(Museodela Catedral) 等,殿堂之间以交叉的宽广的回廊相连。

教堂内的王室座堂(Capilla
Real)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作品,建筑物简洁的几何造型结构及其拱形圆顶的表面都布满了富丽堂皇的复杂纹样装饰。在祭坛正中安放了一座代表塞维利亚地方保护神国王圣母(Virgen
de los Reyes)的木刻雕像。


雕像前有三个王室成员的骨灰盒。中间一个华贵的银制骨灰盒是费尔南多三世(1217~1252年在位)国王的遗骨,两旁两个分别是皇后和儿子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el Sabio)(1252~1284年在位)的骨灰盒。




有栏杆在这里拦起,再往里就要买票了……

继续欣赏大教堂的建筑~

这一面的墙体在维修~

希拉达塔的这一面同样也在维修~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建筑时期经历了穆德哈尔、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等各个时期,以及最后试图结束上述所有风格的简单纯净建筑期。整个建筑属于西班牙哥特艺术鼎盛时期的风格,同时也夹杂着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风格,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艺术精品。

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对罗马式建筑的巨大改革,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免罪门;


从免罪门看大教堂的外观的飞扶壁、尖肋拱顶等;


洗礼门;

洗礼之门上方是三圣人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