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2023-05-13 12:58:26)
标签:

人类穴居活化石

道法自然遵循八卦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分类: 国内游
陕州地坑院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简介
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地平线下古村落,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民居建筑,以奇特朴真享誉中外。
地坑院因形而名,"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地坑院真实写照,体现了古人"天地相融,方圆共存,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4000多年前,陕塬先民道法自然,遵循八卦,融天地人和水土命为一体,在黄土塬上平地掘坑,四壁凿洞,依穴而居,世代繁衍,薪火相传,形成了“地平线下古村落”,造就了“人类穴居活化石”。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坑院被评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营造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评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景区所在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周召分陕
西周时期(3100多年前),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其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陕”即陕塬,也就是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塬。周公治理陕之东,召公治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周公和召公在各自的辖区勤政爱民,为周王朝走向安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周召分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等典故均由此而来。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地坑院景区是三门峡市陕州区政府精心打造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景区在地坑院原有的基础上,将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并于2016年5月23日正式营业。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进入景区,先有个“地坑院”介绍长廊;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介绍陕州的旅游项目、灯会~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地坑院景区鸟瞰图;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景区总平面图;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生土建筑的杰出代表
美国作家、建筑师鲁道夫斯基所著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详细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陕塬规模宏大的地坑院图片,从中能清晰的看到,地坑院的主体结构没有一砖一瓦。在中国生土建筑中居首要位置,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迈向文明社会的有力佐证之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历史渊源
根据资料考证,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陕塬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诗经)称为“陶复陶穴”,从陕州故城旁发现的西汉葛室构造来看,就是一座地下“院落”。
地坑院是人类居住发展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化石。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社会贡献
陕塬干早少雨。冰封地冻。恐风刺骨。不适宜人类居住。而地坑院的出现怡巧解决了这些难题。地坑院拓宽了人类居住空间,丰富了黄河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杰出成就。据考证,福建土楼、陕北和甘肃的窑院都是河洛人客居他乡,为适应当地环境,因地制宜而建造的,是地坑院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营造技艺
“山有去脉,水有流向,士有层纹”营造地坑院要与山脉、水势、地气相融合,要以五行八卦和主人命相来定方位,是风水学、建筑学、 人文学的绝妙结合,是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现实体现。 相院、方院、下院、打窑、绿化……都有严格的方位、尺寸、数量要求和禁忌:窑洞的功能设置,饮水排水都有科学合理的布局法则。地坑院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建造特色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对地坑院的真实写照。地坑院的建造别具匠心,向下挖坑,四壁凿洞,与大地融为一体,院上院下绿树成葫,窑内窑外收放有序,曲径通幽,浑然天成。实用、美观、坚固,是生态建筑的典范。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保护开发
从空中乌瞰,一个个地坑院犹如雕刻在大地上的一个个回家的“回”字,时刻在等待着,召唤着每一颗远走的心。时光流转,乡情乡愁,魂牵梦绕。在抢救保护地坑院,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时代呼声中,陕州地坑院景区应势而生,是中国古村落的典范,成为中国最美旅游乡村。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地坑院
你知道『陕』是哪里吗?你一定会说:陕西,陕西的简称就是陕,其实陕在河南的三门峡,古时称为陕州,陕以西才为陕西。那么,这个夹耳的陕,就让人有了诸多兴趣。造物主随性造的这一块陕地, 险崛而奇特。从洛阳伸出的丝绸古道。 从洛阳伸出的丝绸古道,至今仍留有一段车辙深深的痕迹,人称崤函古道。古道一直没入崤山天险,著名的秦晋崤之战即发生在此。秦皇汉武东巡的车辇,函谷关写出《道德经》的老子,诗人李白、杜甫们,还有从这里出去的杨玉环、上官婉儿, 无不要过这条古道。……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千仞峭岩与万里怒涛的冲撞挤压,也在陕地托出了三道塬,不知何时起,身受仰韶文化浸润的陕塬人,渐渐在塬上将穴居的方式衍化成并形成了地坑院。地坑院就是人与自然共同书写的大书,是最具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诗篇。谁能想到吗?多少年间,竟然有成百上千家村落,潜伏于地平线之下,成为天下奇观。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一史一地两原点,一城一路两天险
一关一寺两圣人,一白一红两灵神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一史一地两原点,是指周公旦、召公奭分陕而治,树立了我国首座界碑;国人B动,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摄政行事,号‘共和元年”,从此我国有了明确纪年。
一城一路两天险,是指地势险要的陕州古城和崤函古道。
一-关一寺两圣人,是指老子在函谷关著《道德经》,达摩在空相寺参禅悟道。
一白一红两灵神,是指圣洁的白天鹅和“凤凰的化身”的红腹锦鸡。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良州历史
早在70万年前,陕地已有人类生息。距今6000年左右,出现了群居部落,呈现了庙底沟文明。黄帝铸鼎,大禹治水,夏分九州,陕地属豫州,自此,陕州奠定了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陕州史实颇丰,篇幅所限,在此仅以点代面。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古代
3100多年前,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为焦国。焦国是陕地历史上第一个封国,位于陕州老城旁。继封周文王之弟虢仲于虢,为虢国,在今三门峡市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古迹众多,陕州古城地处秦、晋、豫“金三角”的交界处,是镶嵌在黄河中游南岸的一颗明珠,是历代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间的咽喉要道。早在公元前西周初年,把“陕”作为政治地理座标,“分陕 一而治”,周公管东,召公管西。周召公理民事于甘棠树下,民感其德,在城内建祠纪念,因而陕州又称甘棠旧治。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塬干早少雨。冰封地冻。恐风刺骨。不适宜人类居住。而地坑院的出现怡巧解决了这些难题。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武举力石;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古时,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武举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力石”, 为青石质且十分细密,两侧各一耳首, 刚好可双手端握,耳手上沿有突起的沿口,细观有精细雕刻花纹。在力石的一侧,看到五个磨损较重的大字“二百五十斤”。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类型;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统院类型
建造地坑院要体照壤奥学、五行学、周易八卦和河图洛书,结合室主命相来确定宅主的伏位,根据伏位的不同,最常见为东震宅、南离宅,西兑宅、北坎宅。偶尔也有东北民宅,西南坤宅、西北乾宅、东南翼宅,但不常见。每种类型的地坑院都有四个吉位(伏位、天医、生气、延年)可作为主窑、厨房、门洞、住窗和四个凶位(绝命、五鬼,六煞、祸害)赢作为厕所、牲口窑、磨窑、杂物窑等。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营造工具、泥瓦工类;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1933年欧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在从洛阳飞往西安的途中航拍了第一张地坑院照片。1964年,美国建筑师、作家伯纳德鲁道夫斯基举办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展览时,选用了卡斯特拍摄地坑院照片,并出版了《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一书,让地坑院首次展现在世界面前,井跻身于世界乡土建筑之列,他称这些与时尚无关的建筑近乎永恒,无可改进,以至于达到至善至美。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内展示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也许有时间段吧,因为我们没有看到。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只看见展示的~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各个“坑院”都有“标牌”展示着“自身”的开挖时间、方位类型、窑洞数量、面积、曾经居住过几代人以及何年搬离等等。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品茶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以茶待客也是我们陕州人的风俗,在茶艺院你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茶壶造型,源源不断的水从茶壶流到大碗里,一方面表达地坑院热情好客喜迎四海宾朋,一方面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在地坑院逛累了,就在茶艺院歇歇脚,品一品大碗茶!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虽不用一砖一瓦,却有自己的风骨,所建必有遵循,所用必有遵守,所设必有尊重;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是民族智慧、东方文明的结晶。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景区还保留了许多未经开发的地坑院供游客参观,沿着陕塬的黄土寻找失落的地下古村落,使地坑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将各个“坑院”串联起来,方便游览,亦可走出坑院返回“地平线”上。
【原创】河南深度游(6)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地平线下古村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