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昆明~官渡古镇__滇藏环线(1)

标签:
法定寺土主庙云秀中学官渡小学三圣宫 |
分类: 国内游 |
昆明官渡古镇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云南旅游大都会选择“到此一游”。

入口处门楼两边各有“钟楼”式建筑;

古镇分布着较多的古建筑、佛寺、阁楼、庙宇,俗称“六寺、七阁、八庙”。 现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有建于唐代的土主庙、宋代的法定寺、元代的妙湛寺东塔和明代的孔子楼、金刚塔等。

官渡古镇位置示意图;

古镇之名的由来:南诏大理国时期,这里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元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

古镇钱庄(不知道商业化严重的现在,这里是否保留历史印记?)

街道上,店铺旁有不少休闲、生活型塑雕;

自2000年官渡古镇被昆明市政府列为昆明市首批明星小城镇;2002年被列为昆明市20个明星城镇之一起,古镇连续被一个个荣誉光环笼罩,2011年4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国家旅游局、住建部正式批准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示范名镇……

法定寺
位于官渡杜区螺蜂村西,系“宋时建”,经历代重修,已非宋时遗物,现存大殿为清代早期建筑。寺有三进,由厢房、配殿等构成前后两个院落,占地面积2246平方米。大殿单檐歇山顶,建筑规模不大,但举架较高,该殿最大的特点是斗拱出45度翼形拱,正面外檐装饰较为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鸟形状,造形生动,山墙墀头用砖砌如意斗拱,具有清代风格。2003年12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唐代南诏时期的土主庙,至今已有1200多年。《云南通志》载,土主庙'蒙氏城滇时建,滇人奉为土神,各村邑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故土主庙亦称大灵庙。
(注:南诏(738年-937年)是中国唐朝时代西南部的奴隶制政权,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
越南、缅甸的部份土地。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

土主庙
位于螺峰村,始建于唐南诏时期,现存大殿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坐西向东, 总体建筑布局由大殿、山门、
两厢及配殿等组成,占地面积2470平方米,
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172米,进深15.7米,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檩梁架结构。正面墙下斗拱共四层,每层出45度斜拱,又称如意拱,所有的拱头都雕刻成龙头,施以五彩,系清代典型建筑式样。大殿正前方为一墀台,殿内供奉大黑天神塑像。1982年、
2002年 对土主庙进行过两次修缮,2003年12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秀中学(官渡古镇土主庙)、官渡小学革命据点

三圣宫简介
三圣官位于官渡古镇正街中段,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晚期建筑。三圣宫是观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347平方米。为再进院布局,西北侧为两层四合跨院。现存山门门头上“三圣官”三字为清末民初尼明文化名人陈荣县所书。三圣官是官溲古慎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对研究官波古镇的历史。特别是宗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渊坊(小食云集)官渡还有“3宝”:一是官渡饵;二是官渡米线;三是官渡豌豆粉。这是近100年来广为流传的名特小吃。

金刚塔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建成,是一个在方形高台基上建成的中大塔四角小塔的五塔建筑,突出对五佛的崇敬和供养。塔座呈方形,台基高4.7米,边长10.4米,东、西、南、北四道券门十字贯通,又称穿心塔。

主塔高大雄伟居中,高16.05米,小塔仅5米。塔身状如喇嘛塔,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有七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塔四面开眼神光门(佛龛)。塔身之上有方形须弥式塔脖子。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及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

刹顶为宝瓶、宝珠。座台四角各立藏式瓶型小塔一座。金刚塔至今虽然仅有500多年,但却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此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由于塔基土质松软下沉,现经科学施工,整塔向上抬升2.6米。

妙湛寺金刚塔位官波古镇妙湛寺前。该塔建成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三月,因全部用石头砌成,故又名妙湛寺石塔,塔的基台四面省有券河穿塔心而过,俗称“"穿心塔"。塔的下部为高大的汉式过街楼基台,边长10.4米,高4.7米。下部中空,四面各有券门,皆可相通,券门文汇中心顶部镶嵌石质相轮,为佛教密宗金刚界"九会一印"曼茶罗。基台上有喇嘛式塔五座,中为主塔,由台底部至塔顶高17.13米。主塔须弥式塔座边长5.5米,高27米,四角各雕力士像尊,四面壶门皆有浮雕,每面三幅。须弥座之上为七莲花座,承接E部的覆钵式塔肚。塔肚四面中段各有佛龛式眼光门,门内各有佛像一尊。塔肚之上有方形平台和覆、仰莲各一重,承接
13层圆环层状结构相轮和塔利,塔刹由宝伞、葫芦宝瓶和宝珠组成,垂铃铎。四座小塔形制一致,均高4.4米,底座为须弥座,高1.44米,边长1.63米。上置下大上小三层叠涩,之上覆钵式塔肚,其上仰莲托八角形石墩,上立高0.83米的六面形石柱,柱顶塔刹为葫芦宝瓶。

妙湛寺金刚塔是佛教密宗金刚界多样化坛场类型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金刚塔。它以单体建筑的方式、以象征主义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佛教密宗金刚界的教义,其建筑稳重雄浑又灵动俏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地基下沉,金别塔塔基下陷,2002年实施了整体顶升,使其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始建于元朝(1327—1335)年间的双塔;

双塔一东一西,相距约15米,始建于元朝(1327—1335)年间,西塔1833年毁于地震,1999年官渡区政府重建,双塔高17.4米,为十三层实心密檐塔。

妙湛寺雙塔
妙湛寺双塔位于官渡古镇,妙湛寺塔原有两座,建于公元1327年至1335年,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发生地震西塔被毁,西塔重建于2002年。塔为十三层密檐方形实心砖墙,塔基边长2.6米,往上层层高1.2米。塔身自十二层以下四面皆有小佛龛一个,内有佛像一尊。妙湛寺东塔1961年公布为第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妙湛寺东塔
始建于元元贞年间,原有东西二塔。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地震,西塔被毁,仅存东塔。为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3.6米。
塔顶四周各立一只迦娄罗,俗称“金鸡”。故此塔又称“金鸡塔”。1983年3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妙湛寺
妙湛寺包括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光明殿和妙德阁。古镇全部寺庙殿阁的塑像都是剑川能工巧匠用优质木材雕刻彩绘而成。


文明閣建築群
文明阁建筑群位于螺峰村北面,包括文明阁、孔子楼、棂星门、赐书堂、关圣殿,整个建筑群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2012年1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