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2019-12-15 07:49:54)
标签:

梭哥提耶平台

诺曼底的悬崖峭壁

维克多·雨果

分类: 法、意世遗之旅
公元708年,亚夫航什主教欧贝下令在栋伯山为大天使建设一座神殿,此地便成为重要的朝圣之地,为圣米歇尔山悠久的历史揭开序幕。本笃教会于十世纪在此兴建修道院,山下也逐渐发展出村落的形式,至十四世纪以后更扩及山脚地带。圣米歇尔山上设有坚固的碉堡和城墙,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成功的抵御了英军的攻击,不仅是军事建筑的典范,更成为法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法国大革命以后,教会的修士遭到解散,修道院至1863年间均被充作监狱,直到1874年才被视为历史古迹,获得大规模的整修,工程迄今仍持续进行。中古世纪信徒眼中的圣地与天堂显影,如今终于恢复辉煌的原貌。
圣米歇尔山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单。

这就是导游发给我们进入“圣米歇尔修道院”的门票;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进入修道院的检票口(具有防御功能的守卫厅),一排大阶梯引着我们往上,小路的右方为教堂,左方为修道院的附属住所,两者之间有空中走廊连接。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附属住所建于十四至十六世纪之间,是历代领主修道院长的起居住所。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沿大阶梯攀爬至“梭哥提耶(saut-Gaultier)”平台;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教堂的建筑,于1780年建成,属于古典风格。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教堂中殿前三尊柱廊的部分因火灾而被夷为平地,如今也成为平台的一部分。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修道院附属教堂,建于公元1000年后的数十年间,位于海拔八十米的山顶上,竖立在山体岩石顶端,正殿可分为拱廊、廊台与长窗三层。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梭哥提耶平台是最佳观景点,可从平台上俯瞰海湾美景,西侧平台可俯瞰海湾美景,西观岗卡勒(Cancale)岩石,东眺布列塔尼至诺曼底的悬崖峭壁,并欣赏西南方内陆的多勒山(Mont-Dol)与北方的董伯兰岛(Tombelaine),后两者均为花岗岩石质地。远方还约略可见休塞(Chausey)群岛,圣米歇尔山修道院的花岗岩建材便是出自当地。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从圣米歇尔山顶上,可以俯瞰下面一望无际的流沙,沙面远望是白色,非常漂亮。流沙的表面平坦而光滑,但内部的暗流会像蛇一样滑动,缠住人腿,慌乱中拔不出双腿的游人,就会被流沙吞噬。维克多·雨果曾经这样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潮水落差巨大(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面落差高达15米),涨潮时速度惊人(通常涨潮的速度每小时4公里,顺风时速度则增加到每小时30公里),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瞬间流沙淹没,变成一片汪洋。由于海湾底部平坦,退潮时大海距离岸边有15至20公里。几个世纪以来,迅猛的涨潮一直是圣米歇尔山的一道著名景观,观潮也就成了圣米歇尔山一大特色。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西侧平台也是眺望新钟楼尖顶的最佳位置,这座哥德式的钟楼建于1897年,顶端饰有圣米歇尔的镀金铜像,金色的大天使圣米歇尔手持利剑直指苍穹,庇佑着诺曼底的大地。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是战事之神,在中古世纪的宗教信仰中,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根据新约圣经的启示录,圣米歇尔曾经打败象征魔鬼的恶龙。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中古世纪的信徒在等待来世的过程中,总是充满期待与畏惧,圣米歇尔对他们而言,正是在最后审判之日,为死者带路并判决对方灵魂的使神。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崇拜从四世纪开始,便广见于东罗马帝国,至五世纪末叶才首度出现与西欧,以意大利卡冈山上的圣米歇尔神殿为始(492年)。公元一千年前后,为之祝圣的教堂与礼拜堂已普及全欧洲,常见于山丘和海岬。英法战争结束后,由于圣米歇尔山成功地抵御英军,使之备受信徒崇拜。至宗教革命的时代,教会更深信能借着圣米歇尔战神之助,铲除异端的新教徒。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在传统的天主教神像画中,往往佩戴宝剑与天枰。根据民间的传统与信仰,骑士以及所有与军事和天平有关的业者,也尊圣米歇尔为保护神。修道院钟楼顶端的圣米歇尔像也配有宝剑与天平,这座雕像是艾玛纽·伏黑米耶于1897年,应建筑师维克多·伯迪克航的要求下塑成,用以装饰32尺高的新钟楼,1987年曾重新修复。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修道院主教堂;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修道院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古迹,整体设计绝非其他任何修道院所能比拟。中古世纪的建筑师在设计时,完全依据金字塔的山形围绕着花岗岩石山向上建设各幢楼层。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进入修道院,嘘!静静地观赏……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大教堂的建造,从1017年投下第一块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续了60多个春秋。教堂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祷间实际上也成了罗马式建筑工艺的杰作。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隆的开间多达7道,两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证教堂的通风与采光。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四周的回廊不带祈祷室。这种教堂的建筑风格在诺曼底一带很有代表性,曾经风靡一时。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古迹,整体的设计绝非其他任何修道院所可以比拟,对比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还有欧洲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教堂,里面华美的雕塑和装饰、绚烂晶莹的彩色玻璃、宽阔的讲坛、巨大的管风琴,高远神圣的感觉会让你感到自己的卑微;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大教堂完全是另外一种神圣,它平静、安详、朴实、浑厚,身处其中,无论你信不信教都会虔诚起来。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就中世纪的水平而言,圣米歇尔山大教堂顶部开间的匀称布局与颇具立体感的垂直分隔、大殿与耳堂之间宽大的连拱,以及楼廊上饰有雕刻物的门窗,都展现着建筑师们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水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到圣米歇尔山朝圣的传统根植于奥贝主教时期。如今,每年多达250万的游客来圣弥勒尔山参观,圣米歇尔山让他们流连忘返,甚至在山上逗留数日而不归。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教堂内~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走出主教堂,便是隐修院回廊;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隐修院回廊衔接多幢建筑物,过去是祈祷与默祷的场所,每逢宗教庆典均在此地举行列队咏唱的活动。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修道院的附属教堂位于山顶,由若干地下小教堂构成的平台所支撑,承受上方长达八十米的教堂重量。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隐修院回廊向外的一面均为封闭式窗,在提供光照的同时,也是观景的绝佳之处;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回廊均为双排立柱围绕成方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原创】法、意文化世遗之旅(22)勒蒙·圣米歇尔山(2)圣米歇尔修道院

圣米歇尔山并不高,海拔仅88米,然而环绕着金字塔型的花岗岩石山体而建筑的建筑群,盘旋式地上山,着实有些累人,就在这回廊边休息片刻,不走回头路式地下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