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欧洲游(31)法国(6)塞纳河每一座有故事的桥和有历史的建筑

标签:
阿尔玛桥德比利行人桥荣军桥亚历山大三世桥协和桥桑戈尔行人桥皇家桥卡鲁塞尔桥艺术桥新桥圣米歇尔桥 |
分类: 世界之大,用心去看 |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所以有这么一说:先有塞纳河,再有巴黎。
法国的许多重要文物建筑都围绕着塞纳河两岸,所以我们将乘游轮赏两岸美丽的风景。

渡口上的标本模型是恐龙?
刚上船,就听到广播介绍: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塞纳河两岸有法国广播电视大楼、夏乐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等(有中文介绍哦)。

游塞纳河的船票(票面都是沿途可观赏到的风景);

法国许多重要文物建筑都围绕着塞纳河两岸,如:卢浮宫、荣军院、先贤祠、奥尔赛博物馆、爱丽舍宫、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等;塞纳河也孕育了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名人,所以塞纳河也是巴黎这座文化名城的母亲河。

塞纳河是法国最大河流之一,在巴黎市区河段长度约20公里。塞纳河横贯巴黎,人们通常把北岸称为“右岸”,把南岸称为“左岸”。
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迁居于凡尔赛宫,左岸成了从巴黎去凡尔赛宫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左岸获得了飞快发展的黄金时期。达官新贵、社会名流纷纷来此建造公馆,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识界为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与右岸的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人们诙谐地称之为"左岸用脑,右岸用钱"。
埃菲尔铁塔
铁塔于1889年建成,当时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造,多年来已成为巴黎的象征。铁塔的设计人是埃菲尔,塔也因此而得名。
铁塔于1889年建成,当时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造,多年来已成为巴黎的象征。铁塔的设计人是埃菲尔,塔也因此而得名。
1. 阿尔玛桥(Pont de I’Alma)
阿尔玛桥墩上有4座法国士兵的雕像,其中一座名叫“如阿夫”的雕像,它是由著名雕像家迪鲍尔制作,现在成为了塞纳河水位的标记。阿尔玛桥是塞纳河上最“新”的桥,其设计非常简洁。而真正让它成名是原因是戴安娜王妃殒命在这里,就是阿尔玛桥右岸的隧道内的第13根柱子,让这朵“英伦玫瑰”猝然调谢。阿尔玛桥也从此一夜成名。
阿尔玛桥墩上有4座法国士兵的雕像,其中一座名叫“如阿夫”的雕像,它是由著名雕像家迪鲍尔制作,现在成为了塞纳河水位的标记。阿尔玛桥是塞纳河上最“新”的桥,其设计非常简洁。而真正让它成名是原因是戴安娜王妃殒命在这里,就是阿尔玛桥右岸的隧道内的第13根柱子,让这朵“英伦玫瑰”猝然调谢。阿尔玛桥也从此一夜成名。
上图中透过桥下看到的拱形,是这座桥“德比利行人桥”。
2. 德比利行人桥(Passerelle Debilly)
这是一条横跨塞纳河的行人天桥,于1900年落成。原本会在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后被拆除,但1902年巴黎市取得了桥的所有权,以便将它保存下来。1906年,经过改建的桥被挪了位置。这座桥将布朗利河岸和新的盖·布朗利博物馆与纽约大街和东京宫,即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连接起来。桥的名字来自于战死于耶拿战役的德比利将军。
这是一条横跨塞纳河的行人天桥,于1900年落成。原本会在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后被拆除,但1902年巴黎市取得了桥的所有权,以便将它保存下来。1906年,经过改建的桥被挪了位置。这座桥将布朗利河岸和新的盖·布朗利博物馆与纽约大街和东京宫,即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连接起来。桥的名字来自于战死于耶拿战役的德比利将军。
据说,流经巴黎市区的塞纳河上共有35座桥梁(有说37座的),桥与河相得益彰,而塞纳河两岸分布着许多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让桥、河、建筑构成塞纳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正好,看看我拍了几座桥?)
3. 荣军桥(Pont des Invalides)
荣军桥最早建于1821年的吊桥只有一个拱门,在1855年为世博会的召开而重建。桥曾在1956年扩建,将左岸的芬兰广场与右岸的加拿大广场连接起来,桥长152米,(见图)由四个拱门构成。
荣军桥最早建于1821年的吊桥只有一个拱门,在1855年为世博会的召开而重建。桥曾在1956年扩建,将左岸的芬兰广场与右岸的加拿大广场连接起来,桥长152米,(见图)由四个拱门构成。
桥墩上两座富有象征意义雕像,陆上的胜利女神雕像和海上的胜利女神雕像;
荣军桥,顾名思义,是通向荣军院的。
上图看到的桥头立柱是这座桥的“亚历山大三世桥”。
4. 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
一座跨越塞纳河的拱桥,兴建于 1896 -1900年,得名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他在1892年缔结了法俄同盟。1896年10月他的儿子尼古拉二世为该桥奠基。亚历山大三世桥连接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地区和左岸的荣军院和艾菲尔铁塔地区,桥上有新艺术运动路灯、天使、仙女和两端的飞马,桥梁的风格与右岸的大皇宫一致。普遍认为是巴黎最华丽的桥梁。在1900年世界博览会时,与附近的大皇宫和小皇宫一同开幕。亚历山大三世桥被列为历史古迹。
一座跨越塞纳河的拱桥,兴建于 1896 -1900年,得名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他在1892年缔结了法俄同盟。1896年10月他的儿子尼古拉二世为该桥奠基。亚历山大三世桥连接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地区和左岸的荣军院和艾菲尔铁塔地区,桥上有新艺术运动路灯、天使、仙女和两端的飞马,桥梁的风格与右岸的大皇宫一致。普遍认为是巴黎最华丽的桥梁。在1900年世界博览会时,与附近的大皇宫和小皇宫一同开幕。亚历山大三世桥被列为历史古迹。
(图右侧即大皇宫)

大皇宫是为了迎接1900年巴黎的国际博览会而建的,现在是一个公共展览厅,并且还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大型节庆活动。如今,大皇宫内的三个区分别是科学博物馆、展览厅与活动厅。这里常常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而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亚历山大三世桥,世界上最美的大桥之一,桥身低沉,不影响两岸视野;桥下未使用任何桥墩支撑、只在两侧以4根巨柱固定桥身,看来造桥技术含量颇高;大桥两端造型生动的青铜镀金骑士群雕、以水生动植物与花卉雕塑为主的桥身装饰、健美有力的人物金雕、30余组爱神雕塑灯柱,特别是大桥两端立柱上古典与现代法兰西标志性的精美纹饰,似乎都在诉说,这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彰显着艺术魅力的大桥。

大皇宫是为了迎接1900年巴黎的国际博览会而建的,现在是一个公共展览厅,并且还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大型节庆活动。如今,大皇宫内的三个区分别是科学博物馆、展览厅与活动厅。这里常常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而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亚历山大三世桥,世界上最美的大桥之一,桥身低沉,不影响两岸视野;桥下未使用任何桥墩支撑、只在两侧以4根巨柱固定桥身,看来造桥技术含量颇高;大桥两端造型生动的青铜镀金骑士群雕、以水生动植物与花卉雕塑为主的桥身装饰、健美有力的人物金雕、30余组爱神雕塑灯柱,特别是大桥两端立柱上古典与现代法兰西标志性的精美纹饰,似乎都在诉说,这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彰显着艺术魅力的大桥。


大桥桥头立柱~


波旁宫,坐落在塞纳河南岸-波旁宫又名国民议会(Assemblee Nationale),是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原是国王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的王府,1789年以后,波旁宫差不多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筑桥的一部分石料来自于拆毁的巴士底狱,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城堡”。

5. 协和桥(Pont de la Concorde)
协和桥是一座跨越塞纳河的拱桥,竣工于1791年。波旁复辟时期(1814年)复称路易十六桥,1830年再度恢复协和桥名称,直至今日。1810年,拿破仑一世在桥的置于两旁安放法兰西第一帝国8位阵亡将军的雕像,波旁复辟时期改为12座巨大的大理石雕像,其中包括4名大臣Suger、苏利、黎塞留、柯尔贝尔,4名皇家将军(杜·盖克兰、贝亚德、孔代,
蒂雷纳子爵)和4名航海家勒内杜高依、迪凯纳、Suffren、图尔维尔。然而,这些雕像对于桥梁太过沉重,路易-菲利普一世将它们转移到了凡尔赛宫。
协和桥右岸是协和广场的堤道(上图中的摩天轮就是协和广场),左岸是奥赛堤道,奥赛博物馆就在这里。

在协和桥与皇家桥之间有一座1997年动工,1999年落成的拱形行人桥“桑戈尔行人桥”。

协和桥右岸是协和广场的堤道(上图中的摩天轮就是协和广场),左岸是奥赛堤道,奥赛博物馆就在这里。

在协和桥与皇家桥之间有一座1997年动工,1999年落成的拱形行人桥“桑戈尔行人桥”。

6. 利奥波德-塞达-桑戈尔行人桥(Passerelle Léopold-Sédar-Senghor)
桑戈尔行人桥横跨塞纳河,全长106米,宽15米,于1997年动工,1999年落成。为了纪念塞内加尔诗人、政治家、文化理论家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改为现在的名字。虽然没有其他大桥的长度和壮丽的身姿,但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大桥之一。在大桥的围栏上曾一度悬挂有一排排的爱情锁而备受年轻人青睐。

奥赛博物馆是一家国立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与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隔河相望。由奥赛火车站改建成国家博物馆,于1986年落成开放。馆内主要陈列 1848 年至 1914 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

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
又名奥塞美术馆,是巴黎的近代艺术博物馆,主要收藏从1848年到1914年之间的绘画、雕塑、家具和摄影作品。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一道被称为三大艺术博物馆。

这座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的艺术宫殿,其脚下的土地曾历经过无数的变迁。19世纪中叶,这里曾是当时的行政法院和皇家审计院的所在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大火烧毁。1898年,为了迎接巴黎万国博览会,巴黎奥尔良铁路公司向国家购买了这块地皮,修建火车站。
工程前后历时两年,于1900年万国博览会开展前通车。在此后的近40年中,奥赛火车站是发往法国西、南部所有火车的起点站。每天从这里发出的列车多达200列。这里还曾是摄影、演出和拍卖的场所。1958年,戴高乐将军在车站酒店的节日大厅宣布准备"担负起共和国的权力"。


由于科技术不断进步,电力火车越来越长,原长138米的车站的站台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而逐渐变成一个无人光顾的空车站,直至被废弃。1972年,有人建议把火车站改造成博物馆,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任法国总统的蓬皮杜的支持。意大利女设计师奥朗蒂设计,精心分割了这个长138米,宽40米,高32米的空旷大厅。大门开在西侧,由西到东是一个长100米,高32米的大厅。
奥赛博物馆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艺术作品4700多件,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家具、手工艺品、建筑、摄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范畴。其中,最负盛名的是19世纪下半叶精美的艺术收藏品

7. 皇家桥(Pont Royal)

皇家桥两端,一边“牵手”奥赛博物馆,一边“依偎”卢浮宫;

卢浮宫,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8. 卡鲁塞尔桥(le pont du Carrousel)
卡鲁塞尔桥,横跨塞纳河,材料钢筋混凝土,始建于1831年,原名圣佩雷桥,因此桥邻近卡鲁塞尔凯旋门,1834年被路易-菲利普一世命名为现名。又因邻近卢浮宫,此桥也名为卢浮宫桥。连接杜伊勒里码头和伏尔泰码头,邻近卢浮宫,又名卢浮宫桥。由于狭窄的桥面无法应付20世纪日益繁忙的交通,该桥于1939年完成了重建和扩宽工程。
卡鲁塞尔桥,桥头的雕塑;
卡卢塞尔桥始建于1834年,重建于1939年,名字源于卢浮宫前面的卡卢索广场,是拿破仑时期的骑兵竞技场,所以也有称“骑兵桥”。桥的两端各保留了两座17世纪的雕刻,北侧雕刻表现的是“工业”和“富足”,南侧则是“巴黎市”与“塞纳河”,其北桥头直面卢浮宫南大门。虽说仅仅是水泥浇筑的桥,然而他的桥砌面依据石头大小样式制成,以保持和卢浮宫墙面相协调统一的风格。

这里有众多十八世纪的公馆;这里有多幢风格迥异的建筑;这里有多姿多彩的街道纵横交错……

这里有众多十八世纪的公馆;这里有多幢风格迥异的建筑;这里有多姿多彩的街道纵横交错……

9. 艺术桥(Passerelle des Arts)
1802到1804年,原址上修建了一座9拱金属人行桥,这是巴黎第一座金属桥梁,这一创新是由于拿破仑一世仿效了英格兰的设计。工程师路易-亚历山大 de Cessart和雅克狄龙构想,在两岸设计了花园,设有花草树木和长凳。
1976年,桥梁与道路督察报告该桥存在问题,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以及船只的碰撞对该桥造成了破坏。1977年该桥封闭,1979年,遭受驳船撞击,坍塌了60米。
现有的桥梁修建于1981-1984年,拱的数目从9个减少到7个,保留了旧桥的外观,但是对结构进行改造。
艺术桥被称为“爱情锁桥”。欧洲人在桥上拴锁的传统始于20世纪初,以纪念在战争中阵亡的情人,人们将这个传统保持至今。来到这里的游客,在把锁固定在桥上后,会将钥匙扔河里表示"忠心"。所以该桥也称:爱情锁桥。由于挂锁的人太多,桥梁不堪重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14年6月,爱情锁桥部分桥段因不堪重负倒塌。
2014年12月9日,法国巴黎,法国市政厅的雇员在移除巴黎艺术大桥上悬挂的"爱情锁"。
2014年12月9日,法国巴黎,法国市政厅的雇员在移除巴黎艺术大桥上悬挂的"爱情锁"。

10. 新桥(Pont Neuf)
新桥位于西岱岛(位于塞纳河的中心,也是巴黎历史的核心)的西边,连结巴黎的左岸(巴黎的南部)与右岸。新桥长278米,宽28米,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西堤岛与左岸之间的部分有5个拱,与右岸连接的部分则有7个拱。桥拱装饰有三百多个形状各异的面具。
新桥位于西岱岛(位于塞纳河的中心,也是巴黎历史的核心)的西边,连结巴黎的左岸(巴黎的南部)与右岸。新桥长278米,宽28米,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西堤岛与左岸之间的部分有5个拱,与右岸连接的部分则有7个拱。桥拱装饰有三百多个形状各异的面具。
新桥是塞纳河上三座最古老的桥之一(巴黎三座历史最悠久的桥分别是:新桥 Pont Neuf、玛利桥Pont
Marie、皇家桥Pont
Royal),之所以取名新桥,是因为在它建造的年代它是“最新”的,自从建成后从未再被重建过,应该说新桥是巴黎使用时间最长久的桥。(西岱岛从这里起始,新桥驾驭西岱岛,连接起了塞纳河的左岸和右岸)


早在1550年,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就希望在塞纳河上建造一座新的桥梁,这是因为当时的圣母桥(Pont
Notre-Dame)负荷过大。但后来因为成本过高,所以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亨利三世在1577年决定建造这座桥梁,并在1578年动工,并完成4支桥墩。桥梁设计在1579年出现大改变,因为当时想要拓宽桥面,让房屋可以建造在桥上。这个企图也导致桥墩必须继续延伸。这些桥墩后来花费9年才完成。在长期的耽误下,工程在1588年再次展开,但又因为法国宗教战争爆发,所以工程又延迟到1599年。新桥直到1607年才完工,当时由亨利四世正式揭幕。

亨利三世在1577年决定建造这座桥梁,并在1578年动工,并完成4支桥墩。桥梁设计在1579年出现大改变,因为当时想要拓宽桥面,让房屋可以建造在桥上。这个企图也导致桥墩必须继续延伸。这些桥墩后来花费9年才完成。在长期的耽误下,工程在1588年再次展开,但又因为法国宗教战争爆发,所以工程又延迟到1599年。新桥直到1607年才完工,当时由亨利四世正式揭幕。

新桥也是巴黎首座石造的桥梁,虽然房屋无法搭盖在桥梁上方。在大型马车通过时,行人可以暂时躲避在堡垒当中。新桥上不建造房屋是由亨利四世所决定的,因为这样才不会阻碍卢浮宫(亨利四世任内进行大幅扩建)的景色。
在新桥刚建造完工后,通过它的交通状况相当繁忙。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新桥是巴黎最宽的桥梁。新桥多次历经修复及更新,包括重建桥拱,让桥拱从半圆形变成椭圆形,并因此降低铁路的高度(1848年至1855年之间)。1885年时,一支桥墩塌陷,并使得邻近的两个拱位置偏移。从1994年至2007年间,新桥进行一次大规模修复,以庆祝新桥完工400周年。

在新桥刚建造完工后,通过它的交通状况相当繁忙。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新桥是巴黎最宽的桥梁。新桥多次历经修复及更新,包括重建桥拱,让桥拱从半圆形变成椭圆形,并因此降低铁路的高度(1848年至1855年之间)。1885年时,一支桥墩塌陷,并使得邻近的两个拱位置偏移。从1994年至2007年间,新桥进行一次大规模修复,以庆祝新桥完工400周年。

桥拱装饰有三百多个形状各异的面具。
11. 圣米歇尔桥(Pont Saint-Michel)
米歇尔桥是一座横跨塞纳河,连接左岸的圣米歇尔广场和城岛,它的桥名得自于邻近的正义宫(Palais de Justice)的圣米歇尔教堂(Chapel of Saint-Michel)。建成于1857年的这座桥长62米,宽30米。圣米歇尔桥最初兴建于1378年,后来曾数次重建,目前的桥梁修建于1857年。

米歇尔桥是一座横跨塞纳河,连接左岸的圣米歇尔广场和城岛,它的桥名得自于邻近的正义宫(Palais de Justice)的圣米歇尔教堂(Chapel of Saint-Michel)。建成于1857年的这座桥长62米,宽30米。圣米歇尔桥最初兴建于1378年,后来曾数次重建,目前的桥梁修建于1857年。

巴黎古监狱
上图左侧是巴黎古监狱,这里曾是古代皇宫的一部分,是法国最古老的宫殿。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曾经囚禁4000多人。如今,它已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这里有许多18世纪歌特式建筑的监狱,保留有一部分18、19世纪的行刑室以及牢房,可供参观游览。
上图左侧是巴黎古监狱,这里曾是古代皇宫的一部分,是法国最古老的宫殿。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曾经囚禁4000多人。如今,它已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这里有许多18世纪歌特式建筑的监狱,保留有一部分18、19世纪的行刑室以及牢房,可供参观游览。
圣米歇尔桥(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钱修建了这座桥,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他1778年5月30日在这个小楼辞世。旁边还有作家阿那多尔法兰西写作10年的地方。桥墩上的“N”是奥斯曼男爵亲手所刻的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
西岱岛是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岛屿之一,也是巴黎城区的发源地。西岱岛与上有多座桥梁与塞纳河的左岸、右岸相连接。岛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是“巴黎圣母院”,还有:巴黎古监狱、巴黎司法官、最高法院、警察局、联邦政府机关等等。


12. 小桥,又名佩蒂特桥(Le Petit-Pont)
小桥是一座横跨塞纳河相对小的桥,连接第四区以及第五区的西岱岛。该桥仅长40米,位于塞纳河上最窄河道的小桥也是河上跨度最短的桥。小桥是一座单拱石桥。这座桥是观赏圣母院正面的最佳位置。它连接西岱岛和左岸。是9世纪时曾经有一座相应的“大桥”存在过,后被兑换桥所代替。现在的小桥是1853年重修的。

小桥是一座横跨塞纳河相对小的桥,连接第四区以及第五区的西岱岛。该桥仅长40米,位于塞纳河上最窄河道的小桥也是河上跨度最短的桥。小桥是一座单拱石桥。这座桥是观赏圣母院正面的最佳位置。它连接西岱岛和左岸。是9世纪时曾经有一座相应的“大桥”存在过,后被兑换桥所代替。现在的小桥是1853年重修的。

13. 双倍桥Pont au Double
双倍桥就在巴黎圣母院正门右侧,1624年始建。它得名于“double dernier”(dernier乃旧时法国辅币),当年人们过桥,需交双(两)个dernier的过桥费,用以支付建桥款。如今双倍桥当然是免费的。

双倍桥就在巴黎圣母院正门右侧,1624年始建。它得名于“double dernier”(dernier乃旧时法国辅币),当年人们过桥,需交双(两)个dernier的过桥费,用以支付建桥款。如今双倍桥当然是免费的。

双倍桥与附近的小桥同样是位于塞纳河最窄的支流上,桥的跨度都很小,据说该桥跨度比临近的小桥略长几米。双倍桥只许行人通过,所以这里就成了圣母院广场的延伸。当年双倍桥也专门供于当时在旁边的教会医院里的修女使用。


西岱岛,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公元前300年时,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名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508年,法兰克人科洛维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温王朝。从此,西岱岛就成为封建时代王权和宗教的中心。岛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巴黎圣母院于1245年建成。它被认为是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教堂可容纳9000人,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




14. 阿西卫士桥(Pont de l'Archevêché)
阿西卫士桥,直译可译为为宗主教府桥,建于1828年,为3拱石桥,该桥取名于1831年2月骚乱中被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的宗主教府。为了补偿拆除残老军人院吊桥的损失,经妥协当时的巴黎市政府给予原残老军人院吊桥所有者一个特许经营权,包括经营3个新建桥梁的过桥费45年。阿西卫士桥是这3个桥之一。因此该桥自从1828年建好后一直征收过桥费直到1876年。

尽管阿西卫士桥经过几次维修,但自从建造以来该桥一直保持原样。实际上该桥高度太低和桥面宽度窄小导致了很多船航行困难也造成了众多事故。
(透过桥拱,可以看到另两座桥。继续……)
15. 都尔奈勒桥(Pont de la Tournelle)
都尔奈勒桥原是一座木桥,建于中世纪。此桥连接着塞纳河左岸圣伯纳德大街和圣路易岛,后来被1651年的一场洪水冲垮了,1664年至1656年人们在这里建造了一座6拱石桥,并以都尔奈勒(la Tournelle)这个名字命名命名。1910年的大洪水之后,1918年又被拆除,现在看到的这座拱桥是1920年最终改建的。
阿西卫士桥,直译可译为为宗主教府桥,建于1828年,为3拱石桥,该桥取名于1831年2月骚乱中被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的宗主教府。为了补偿拆除残老军人院吊桥的损失,经妥协当时的巴黎市政府给予原残老军人院吊桥所有者一个特许经营权,包括经营3个新建桥梁的过桥费45年。阿西卫士桥是这3个桥之一。因此该桥自从1828年建好后一直征收过桥费直到1876年。

尽管阿西卫士桥经过几次维修,但自从建造以来该桥一直保持原样。实际上该桥高度太低和桥面宽度窄小导致了很多船航行困难也造成了众多事故。

15. 都尔奈勒桥(Pont de la Tournelle)
都尔奈勒桥原是一座木桥,建于中世纪。此桥连接着塞纳河左岸圣伯纳德大街和圣路易岛,后来被1651年的一场洪水冲垮了,1664年至1656年人们在这里建造了一座6拱石桥,并以都尔奈勒(la Tournelle)这个名字命名命名。1910年的大洪水之后,1918年又被拆除,现在看到的这座拱桥是1920年最终改建的。

都尔奈勒桥桥特意建成不对称的形式,全桥由三拱组成,中央一个大拱通过两端的两个小拱连接到河的两边,建在左侧桥墩分水角上的一座桥塔点缀着朝向东边的河岸,塔的顶部安放着一尊由不朽的波兰裔法国雕塑家保罗·兰德沃斯基(Paul
Landowski)设计的神圣巴黎的守护神圣洁娜维耶芙的雕像。


16. 苏里桥(Le Pont de Sully)
十九世纪时该桥由两部分组成,连接左岸的称为君士坦丁桥,连接右岸的称为达弥耶特桥,前者1872年因洪水被毁,后者1848年革命期间被毁。现在的桥建成于1877年8月25日,是Haussmann男爵系列大型工程的一部分,将左岸、右岸和岛屿连接在一起。
十九世纪时该桥由两部分组成,连接左岸的称为君士坦丁桥,连接右岸的称为达弥耶特桥,前者1872年因洪水被毁,后者1848年革命期间被毁。现在的桥建成于1877年8月25日,是Haussmann男爵系列大型工程的一部分,将左岸、右岸和岛屿连接在一起。
17. 圣母院桥(Le Pont Notre-Dame)
圣母院桥由两岸分别向河中伸出一段石头墩柱,中间是一段优美的金属弧度,这座桥是著名建筑师Jean Joconde的作品,1507年建成,后根据需要多次改建,目前的这座桥是1919年建成的,但保留了1853年桥体中连接两侧河岸的部分。

圣母院桥由两岸分别向河中伸出一段石头墩柱,中间是一段优美的金属弧度,这座桥是著名建筑师Jean Joconde的作品,1507年建成,后根据需要多次改建,目前的这座桥是1919年建成的,但保留了1853年桥体中连接两侧河岸的部分。

18.兑换桥(法语:Pont au Change)
兑换桥横跨塞纳河以及河流中间的西岱岛。桥梁连接第一区的正义宫和巴黎古监狱以及右岸第四区的沙特莱剧院。穿过这个桥的桥孔后,塞纳河南段的水面开始变窄。
兑换桥是法国货币兑换业兴起的见证,得名于最早建在桥上的金银饰品店和金融交易所。早在罗马时代,该处就建有桥梁用以连接西铁岛与塞纳河右岸。14世纪至17世纪,巴黎的兑换商们(富有的珠宝商和金银匠们)开始在这座桥附近聚集,这座桥及周边的居民区在1621年因一场大火而被摧毁。兑换商们1647年重新修建了这座桥,1786年又曾重建。桥上也和米歇尔桥一样装饰着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N”。

兑换桥横跨塞纳河以及河流中间的西岱岛。桥梁连接第一区的正义宫和巴黎古监狱以及右岸第四区的沙特莱剧院。穿过这个桥的桥孔后,塞纳河南段的水面开始变窄。
兑换桥是法国货币兑换业兴起的见证,得名于最早建在桥上的金银饰品店和金融交易所。早在罗马时代,该处就建有桥梁用以连接西铁岛与塞纳河右岸。14世纪至17世纪,巴黎的兑换商们(富有的珠宝商和金银匠们)开始在这座桥附近聚集,这座桥及周边的居民区在1621年因一场大火而被摧毁。兑换商们1647年重新修建了这座桥,1786年又曾重建。桥上也和米歇尔桥一样装饰着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N”。

19. 比阿盖姆桥(Pont de Bir-Hakeim)
比阿盖姆桥是一条横跨在塞纳河上双层桥,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通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沿着人行道在河的中央处伸出了一个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铜雕像,策马奔驰,手执长矛,前进的方向正是埃菲尔铁塔的方向。也许比阿盖姆桥不是塞纳河最美的桥,但却能在这里看到最美的巴黎风景。

比阿盖姆桥是一条横跨在塞纳河上双层桥,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通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沿着人行道在河的中央处伸出了一个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铜雕像,策马奔驰,手执长矛,前进的方向正是埃菲尔铁塔的方向。也许比阿盖姆桥不是塞纳河最美的桥,但却能在这里看到最美的巴黎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