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山书店旧址~以书肆为津梁___ 探寻上海经典景点(三)
标签:
鲁迅与内山完造魏盛里上海万国公墓 |
分类: 静安、普陀、虹口 |
这是四川北路山阴路口的一家工商银行,似乎与其他银行异工同曲并无什么不同,可它就偏偏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凡响的在于它的前身___
内山书店。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山阴路储蓄所坐落在原“内山书店旧址”,所以也就有了双重身份:银行+内山书店旧址。银行改建时,在门口镶嵌了一块刻有鲁迅与内山完造头像的浮雕及中日两国文字书写的内山书店简介汉白玉碑牌;在二楼特辟一间内山书店纪念室,以陈列内山书店的图片和文物。此举既满足了国内外观光者参观内山书店旧址的需要,又使工商银行山阴路储蓄所成为上海一家颇具文化特色的储蓄所。不过,“内山书店纪念室”布置在二楼,现在一楼是银行,要参观势必进入银行才能上二楼。所以参观时间要以银行营业时间来决定。
银行营业时间:9:00 — 17:00
内山书店 1917年-1945年
内山书店是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内山完造于1917年创立的进步书店。初址在四川路魏盛里(原四川北路1881弄,1992年拆除),1929年迁现址。三十年代的内山书店是上海左翼进步书刊的主要出售点和中日进步文化人士的聚会场所。鲁迅、郭沫若、田汉、郁达夫、塜本助太郎、升屋治三郎、石井政吉等中日著名文化人士与书店有过密切联系,同时,内山书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联络点,曾保护和营救过鲁迅、郭沫若、许广平、夏丐尊等爱国文化人士。1980年8月26日,内山书店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

内山书店是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内山完造于1917年创立的进步书店。初址在四川路魏盛里(原四川北路1881弄,1992年拆除),1929年迁现址。三十年代的内山书店是上海左翼进步书刊的主要出售点和中日进步文化人士的聚会场所。鲁迅、郭沫若、田汉、郁达夫、塜本助太郎、升屋治三郎、石井政吉等中日著名文化人士与书店有过密切联系,同时,内山书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联络点,曾保护和营救过鲁迅、郭沫若、许广平、夏丐尊等爱国文化人士。1980年8月26日,内山书店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

1980年8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内山书店旧址(1929-1945)为:上海市 纪念地点,并勒石纪念。
1998年十月,虹口区人民政府勒石:此店为日本友人内山完造所设,鲁迅先生等中日文化人士常来书店购书、聚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1998年十月,虹口区人民政府勒石:此店为日本友人内山完造所设,鲁迅先生等中日文化人士常来书店购书、聚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楼梯口两幅“内山书店旧址”曾经的勒石图片,这是1981年的“内山书店旧址”勒石
“此店为日本友好人士内山完造设。鲁迅先生常来店买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特勒石纪念”。
“此店为日本友好人士内山完造设。鲁迅先生常来店买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特勒石纪念”。
以书肆为津梁 ___ 上海内山书店简史陈列
鲁迅先生和内山完造两位老人早已作古,但他们的跨国友情和为两国人民播下的友谊种子,历史会铭记那一刻。
前言
这里曾经是上海内山书店的所在地。
内山书店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鲁迅晚年的重要活动场所。鲁迅与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肝胆相照的友谊,堪为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内山书店广泛联系中国各界文化人士,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发面,起到了巨大的桥梁作用。
在中国新文化的历程上,内山书店和它的主人将永载史册。

内山书店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鲁迅晚年的重要活动场所。鲁迅与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肝胆相照的友谊,堪为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内山书店广泛联系中国各界文化人士,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发面,起到了巨大的桥梁作用。
在中国新文化的历程上,内山书店和它的主人将永载史册。

陈列室分三个部分,以图文并茂方式展示:
内山书店原照及鲁迅先生在上海的照片。
右图:内山书店杂志部初设于魏盛里,后迁至北四川路余庆坊。图为该杂志部外景。
左图:1930年,内山完造在四川路52号铃木洋行(现四川中路215号)2楼,开设内山书店中央支点。1932年“一 · 二八”事变时,鲁迅一家曾在此避难。
摄于1930年

左图:1930年,内山完造在四川路52号铃木洋行(现四川中路215号)2楼,开设内山书店中央支点。1932年“一 · 二八”事变时,鲁迅一家曾在此避难。

内山完造这样评价美喜子:“吾妻美喜年轻时备受生活折磨,饱尝人生之苦。然而却不屈不挠,与生活抗争。吾妻温柔而又刚强,信念始终坚如磐石,并鼓励我奋进。吾妻大胆创新,开办内山书店,努力奋斗……”
左图:内山书店创始人之一内山美喜子1945年1月13日,内山美喜子在上海病逝,追思会在上海窦乐安路(即现在的多伦路)鸿德堂举行。
(右图为:鸿德堂)

左图:内山书店创始人之一内山美喜子1945年1月13日,内山美喜子在上海病逝,追思会在上海窦乐安路(即现在的多伦路)鸿德堂举行。

内山书店大事记
1917年
内山完造夫妇在上海市北四川路魏盛里弄内开设内山书店。
1923年
内山书店开始不定期举行中日文化人士的聚会,称为“文艺漫谈会”。
1925年
买进魏盛里内两间空房,内山书店在弄内易址经营。
1929年 5月,书店迁移至施高塔路11号。
1930年
在四川路52号铃木洋行2楼,开设内山书店中央之店。
1932年
内山书店开始代理发行鲁迅著作和鲁迅编辑的版画集。
1935年 10月,在东京开设内山书店分店。
1942年
内山完造受命接管中美图书公司,并改店名为内山书店南京路分店。
1945年
8月,内山完造向全体店员公开书店的资产与债务。10月上海内山书店停止营业。
1917年
1923年
1925年
1929年
1930年
1932年
1935年
1942年
1945年
三、渡尽劫波兄弟在
据我看来,日本和中国的人们之间,是一定会有互相了解的时候的。
——鲁迅

1936年2月11日鲁迅与内山完造(右)、日本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中)摄于上海闸北新月亭。后鲁迅为改造社作杂文《我要骗人》,与这张照片同时发表在1936年4月出版的《改造》月刊上。

据我看来,日本和中国的人们之间,是一定会有互相了解的时候的。


左翼作家翻译出版的三百三十种书,毫不夸张地说,就是由我的书店供应的。
这些书的主要译者是:鲁迅、郭沫若、田汉、夏丏尊 ……仔细回想一下,三十年间,通过内山书店,我结识了很多中国的文化界人士。
——内山完造

这些书的主要译者是:鲁迅、郭沫若、田汉、夏丏尊 ……仔细回想一下,三十年间,通过内山书店,我结识了很多中国的文化界人士。

内山完造生平年表
1885年
1月11日诞生于日本冈山县后月郡芳井村(今芳井町)。
1913年
到中国,任大学眼药总店参天堂驻上海销员。
1916年
与井上美喜子在日本结婚,婚后一起到上海。
1917年 在上海北四川路魏盛里开设内山书店。
1927年 10月,与内山相识。
1935年 (活中国的姿态)在日本出版。
1936年
10月19日鲁迅逝世,为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之一。
1937年 发起募集“鲁迅文学奖金”。
1945年
1月夫人内山美喜子在上海病逝。
10月,停止内山书店在上海的业务。
1946年 12月,归国。
1948年
自本年起,经常在日本各地作关于鲁迅及日中友好的演讲。致力于和平运动。
1950年
1月,与加藤真野结婚,9月,任日中友好协会首任理事长。
1952年
10月19日,在东京主持鲁迅逝世16周年纪念大会。
1959年
9月,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9月2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1885年
1913年
1916年
1917年
1927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45年
1946年
1948年
1950年
1952年
1959年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山阴路故居,遗体原葬上海万国公墓。(即现在的宋庆龄陵园)
*1945年1月内山美喜子在上海病逝,骨灰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1959年9月20日内山完造因脑溢血病逝于北京,按其遗愿,骨灰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右上图:万国公墓中“鲁迅之墓”;(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迁墓于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右下图(中)内山完造夫妇之墓
碑上铭刻:“内山先生为日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精神永垂不朽”。题写者为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传》的作者小泽正元先生。
墓前一书本状小碑为夏丏尊先生所题:“以书肆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生为中华友,殁作华中土,吁嗟乎,如此夫妇”。
右下图(右)为夏丏尊先生墨迹。

*1945年1月内山美喜子在上海病逝,骨灰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1959年9月20日内山完造因脑溢血病逝于北京,按其遗愿,骨灰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右上图:万国公墓中“鲁迅之墓”;(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迁墓于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右下图(中)内山完造夫妇之墓
碑上铭刻:“内山先生为日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卓越贡献,精神永垂不朽”。题写者为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传》的作者小泽正元先生。
墓前一书本状小碑为夏丏尊先生所题:“以书肆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生为中华友,殁作华中土,吁嗟乎,如此夫妇”。
右下图(右)为夏丏尊先生墨迹。

有:1932年,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从上海闸北三义里的废墟中拾得一只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后鸽死,西村等为之建塔埋骨,并绘此图寄给鲁迅。鲁迅为此作《题三义塔》。
右上图:西村真琴为“三义”绘图并寄给鲁迅;
左上图:鲁迅回赠《題三义塔》诗作,其中最后两句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右上图:西村真琴为“三义”绘图并寄给鲁迅;
左上图:鲁迅回赠《題三义塔》诗作,其中最后两句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