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2016-02-24 06:19:13)
标签:

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

清朝古街道

四合院群落组

耙耳朵嘛

宝墩遗城

分类: 张家界、成都、桂林、西安
成都有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别是: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到成都的游客,游览了成都市中心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大慈寺,再来到心仪已久的宽窄巷;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宽窄巷,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在街景中,一幅幅特定的“成都镜像”,记录了成都这座古老而又年壮的城市突飞猛进的改革变迁,三个老井台被搬到了墙上,水井边还有用玻璃表现的水痕,栩栩如生。游客向井中看去,里面有涟漪、有五彩幻影……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老井镜像,透过镜头,看城市的变化;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老井镜像
井台是旧时市井生活的缩影。
在过往岁月,它既是人们取水、淘洗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又是邻里之间交流信息的场所。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一辆成旧的自行车,看骑车人眼神、姿态,流露出对着座位上的人,关怀备至的神情,这就是“耙耳朵嘛”;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耙耳朵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有许多在一边搭上“偏斗”载客的自行车,因最初为丈夫骑车妻子乘坐,故得名“耙耳朵”,是成都市井文化中一道独特而温馨的风景线。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旧居回响
取老成都旧居生活场景,将平常物件艺术地解构重组。
通过石磨、缝纫机等熟知的老物件可触发艺术装置,唤醒老成都的生活记忆。
呼吸瓦墙
瓦顶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符号。
作品截取了老房子的一片屋顶,观众靠在上面轻陷其中,形成有趣的压印图形。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八旗在成都
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筑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名曰满城。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骠骑思征
宽窄巷子曾驻留满蒙八旗军,马是宽窄巷子历史中最重要的见证之一。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旗营碎影
墙上作品是清康熙51年南征大军驻扎成都时八旗兵营的训练场景;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宽窄巷子院落示意图
宽窄巷子,一个历史文化区。由三条东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街道之间的居民宅院组成。宽窄巷子所在的区域在清朝时为八旗居住之地,目前有多种文化、餐饮、休闲商铺在此营业。宽窄巷子是一个集中展示老成都文化的旅游胜地,并荣获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成就奖”、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等称号。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井巷子(砖)历史文化景观墙说明
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匹匹历代古砖到片片近代老砖又到块块现代新旧砖,其中残断、印痕、斑迹,以独特的装置,垒砌、陈列与历史地图、图像、图景嵌合并置,记载、纪实、记录着消失的时空气质与信息记忆。
整段砖墙分为三个篇章
历史的背影: 宝墩遗城、金沙竹泥、羊子土坯、秦筑城廓、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宋砖古道、明末毁城。
历史的直面:满城残阳、保路砖碑、法楼窗棂、万岁展馆。
历史的表情:巷窄回眸、夹道洗刷、公馆封门、沿街斗鸟、杂院堆藏,天井搓牌、砖门喝茶、土墙鸡啄、砖混篾笆、半巷刨饭、窄巷水凼凼、宽巷暖烘烘。
这段砖墙是国内唯一的墙体“砖”历史文化博物馆,它代表的不仅是建筑和艺术,同时代表着历史和魂魄;它既是成都建筑史的展示,是一座城的记忆;又是成都兴与废交替的建筑史的展示,是一段历史的承载。……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历史的背影】摘录几段:
宝墩遗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相继在成都周边发现了以新津宝墩为首的古城群遗址六座,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千五百年至四千年,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宝墩文化』。是四川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城市古遗址之一,他们的发现把成都的历史推进了两千多年。
金沙竹泥
金沙遗址的房址出土的木棍和有竹片痕迹的红烧土块,说明是竹骨泥墙的建筑遗存。
秦筑城廓
成都成为一座城市,始于三千多年前,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开放城池。秦灭蜀后,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于公元前三一一年,派张仪做总指挥,张若协助,始筑成都城。
秦代创筑大城少城图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明末毁城
自张仪修筑城池,创建大城和少城以来,成都经历了无数的盛衰荣辱、离合悲欢。公元三四六年,桓温一把火烧毁了少城,随后在无人统治的数十年中,成都也只剩下一座孤立而残破的大城,明末一场更大的灾难又将这座古城推向了毁灭的深渊。一六四四年八月,张献忠打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使成都遭到了一场旷古未有的血腥浩劫,先是夷平城桓垛堞,然后纵火烧光全城,把偌大一座城完全变成了满目焦土、尸骨累累、绝无人迹的废墟。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每一幅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各种来自几十年前的市井生活,都是老成都活生生的气息与回忆。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巷窄回眸
骑三轮车的小菜贩,沿雨中窄巷吆喝,一声『买菜』招呼,小贩回眸转身~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窄巷水凼凼;  不止成都,不止宽窄巷,上世纪末,仍有多少城市、多少街道、雨后路面水凼凼~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宽窄巷,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有多个出入口;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游览宽窄巷,领略:宽巷子___老成都的闲生活;窄巷子___老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___成都人的新生活;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这里又是一处入口;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宽窄巷子
公元前三一六年,张仪筑城,少城肇兴。公元一七一八年,少城之上重筑满城,数千八旗劲旅入住于此。公元二〇〇三年,成都市委市政府着手复修,满城之内唯一存留至今的宽窄巷子。公元二〇〇八年六月一十四日,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宽窄巷子正式向公众开放。……
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也是成都人记忆中最后一抹老成都的隐约风姿。
这里曾是少城旧治,既崇且丽。自古官商云集,是为繁奢之地。有清一代,满人入驻“鸠声树影,令人神畅”。
它占据形胜,掠尽风华,见证了成都的城市递嬗与兴衰沉浮。作为一个城市最后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它是这座城市鲜活生活的重要物证。在所有的历史叙述中,人,尤其是普通人被隐遁、藏匿,惟有这里,保留了顽强的气息和记忆。     世事如烟,古巷依然。
现在的宽窄巷子,茶声鼎沸、酒吧铿锵。咖啡溢香、美馔宜人。古老与时尚同存,艺术与文化共一色。一个院落就是一寸风景,一个院落就是一段传奇。
在成都,宽窄巷子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文化坐标。是老成都生活的最后标本。是成都传统与现代最完美的物质载体。
它是开启成都之门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是成都意象最完整最抒情的段落,是进入成都心脏的秘密栈道。要理解成都,必须先要走进宽窄巷子。只有从这里,才能潜入成都灵魂的最深处。
成都之惑,成都之谜,成都之魅,成都之髓……宽窄巷子,写满了答案:这里的一天,就是一生。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宽窄巷子,宽窄一生。
【原创】镜像~宽窄巷+井巷子~历史文化景观墙-宽窄巷(1)__成都游记(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