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都游记(8)杜甫草堂(1)北门听秋轩-唐代遗址-石破天惊-唐碑等

标签:
乡愁大唐蜀都唐亭台遗址杜诗书法木刻廊梵安寺 |
分类: 张家界、成都、桂林、西安 |
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借诗圣而后世流芳。另外,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里是“杜甫草堂”北门,木质大门,木制花格栏,造型奇特,别具一格,门楣上悬挂“杜甫草堂”匾。
外木柱上楹联:游宦上峨嵋看浣花溪畔濯锦江头合构草堂小住;置身参稷契忆万里依人百年伤乱只将诗卷长留。
内木柱上楹联:万里桥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见卜居之兴;百花潭上水槛苍波依旧长留怀古之思。
外木柱上楹联:游宦上峨嵋看浣花溪畔濯锦江头合构草堂小住;置身参稷契忆万里依人百年伤乱只将诗卷长留。
内木柱上楹联:万里桥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见卜居之兴;百花潭上水槛苍波依旧长留怀古之思。

在武侯祠购买杜甫草堂门票,大巴送至景点;同样在杜甫草堂购买武侯祠门票也送至景点,不过只是单程;


从北门进入,在幽幽葱葱环抱中但见一座敞亭式建筑“听秋轩”,在听秋轩匾额下有一副郭世欣集杜句题对联:暗水流花径江村野堂争入眼,夕阳薰细草朔云寒菊倍离忧。

杜甫草堂占地近20万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的景区,诸多殊荣集一身,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诗歌文化中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沿途的一石一景~
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____冯至

《乡愁》 ____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继续沿石道前行是“唐代遗址”,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一座石桥,护栏尽显唐风遗韵;

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当时贫穷,他还写了不少诗来向当地的社会名流索要一些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

杜甫入蜀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盖起了茅屋草堂。饱经风霜的杜甫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常常吟诗作赋。杜诗中多处提到各种“亭”。该亭的发现印证了杜甫诗中的记载,对研究成都地区亭台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亭活动面用不规则的素面砖错落斜铺而成,黄泥抹缝,周边用黄粘土填充。从亭正东发现的柱洞看,该亭为砖木结构建筑。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前言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765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历经千余年保存至今。然而,也有学者对当年杜甫草堂的确切方位提出疑义。
2001年底,我馆在铺设地下管道时,分别在正门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了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遗址。此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及一通唐代塔铭。这一发现,印证了杜甫对浣花溪一带自然风貌、生活情景以及草堂方位的描写;为有关杜甫草堂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和文字佐证;结束了诗圣故居陈列展示从文献到文献、而无出土唐代文物的状况,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研究成都地区唐代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填补了成都地区唐代大型民居遗址考古的空白。

唐代在我国历史上属于鼎盛时期,然而考古工作者虽经努力,仍然少有发现唐代民居遗址。成都杜甫草堂唐代遗址的发现,给唐代文物和历史的研究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印证了杜甫诗句中对涴花溪畔景物的描写。


杜甫草堂__ 唐代遗址及出土文物;用韩文、日文,介绍了唐代遗址的发掘与出土文物;


唐代的大缸;

双耳罐(唐代)
钵(唐代)
还有 围棋子 (唐代)


双耳罐(唐代)

带柄盏(唐代)
盏(唐代)大唐蜀都安乐业


千年古寺迷破解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亡入蜀,借住于成都涴花溪旁的古寺中。该古寺原名梵安寺,俗称草堂寺。该遗址出土的唐僧人塔铭碑,以及大量的寺庙建筑残件,印证了杜甫在到达草堂前,万花溪旁就已有一古寺的历史事实。




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石破天惊--唐碑
该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随同这些文物还出土了一通唐代僧人塔铭碑。该碑是本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有文字记载的文物,并有确切的纪年,对研究杜甫草堂历史沿革,解决杜甫诗中有关古寺描述的学术争议,了解杜甫生前的生活状况和唐代成都社会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随同这些文物还出土了一通唐代僧人塔铭碑。该碑是本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有文字记载的文物,并有确切的纪年,对研究杜甫草堂历史沿革,解决杜甫诗中有关古寺描述的学术争议,了解杜甫生前的生活状况和唐代成都社会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1年11月20日,在成都杜甫草堂旧址内施工铺埋地下排水管时,发现了唐代遗址,并出土了一千多件精美文物以及一通有明确纪年的唐高僧塔铭碑。这批珍贵出土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

千年古寺迷破解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亡入蜀,借住于成都涴花溪旁的古寺中。该古寺原名梵安寺,俗称草堂寺。该遗址出土的唐僧人塔铭碑,以及大量的寺庙建筑残件,印证了杜甫在到达草堂前,万花溪旁就已有一古寺的历史事实。

杜甫草堂内有N个经典景点,盆景园就是其中之一;

盆景园内幽幽葱葱,假山凉亭;草堂是川派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川派盆景艺术重要的传承地,迄今为止已经举办四十届川派盆景艺术展览;

上百件盆景精品集聚杜甫草堂盆景园,园内珍品当属这件【双松图】。

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杜诗书法木刻廊
中国的书法,是通过笔墨表现于人的视觉感受的造型艺术。其独到之处在于只能以书写的汉字来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和思想感情。
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在于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的交映生辉,故书法家往往采用著名文章或诗词为书写内容。杜甫是集大成的杰出诗人,他的创作,无论是抒发忧国思家、伤时感事的情怀,还是摹写山川形胜、自然风物的雄秀,都莫不透出发于胸臆的真情挚性和缘情体物的敏锐观察,加之遣词用字的准确精致、声律格韵的工丽严整,使其作品达到了情景交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至境。因此,历代不少书法家喜欢以杜诗作为自己再创作的题材,以使其二者之间从形式都内容益臻和谐完美。
中国的书法,是通过笔墨表现于人的视觉感受的造型艺术。其独到之处在于只能以书写的汉字来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和思想感情。
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在于书法艺术与书写内容的交映生辉,故书法家往往采用著名文章或诗词为书写内容。杜甫是集大成的杰出诗人,他的创作,无论是抒发忧国思家、伤时感事的情怀,还是摹写山川形胜、自然风物的雄秀,都莫不透出发于胸臆的真情挚性和缘情体物的敏锐观察,加之遣词用字的准确精致、声律格韵的工丽严整,使其作品达到了情景交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至境。因此,历代不少书法家喜欢以杜诗作为自己再创作的题材,以使其二者之间从形式都内容益臻和谐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