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2015-10-23 13:21:04)
标签: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

四德作永

竹苞松茂

西洋楼和西洋舞厅

巨象文辉

分类: 江浙苏皖长三角
张氏旧宅是南浔旅游景点之一,非常简洁的白墙,没有一丝夸张,不经意从旁边走过,并没引起注意;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直到看到这块碑记:国务院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幡然猛醒,“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一定非同一般,随即返回~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张氏旧宅(张石铭旧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1899-1906年),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张石铭的私家住宅。
这里是【张氏旧宅】的入口处,所以只得返回。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看到吧,就是这并不张扬的白墙所围着的一大片建筑群。
“张石铭旧宅”由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钧衡所建。宅院面街临市河,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792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中西融合,气势宏伟号称“江南第一民宅”。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张石铭旧宅简介
该旧宅又名“懿德堂”。 其主人名张钧衡,(1871___1927),字石铭,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长孙,一位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商巨富。至今宅内还存有他精心收藏的王羲之、董其昌、赵孟頫等历代大家的书画碑刻。纤维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旧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1899-1905年),占地面积4792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宅院坐西朝东,面街临市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杰作。大宅内厅、堂、楼、厢、轩、房约数百间,各具特色。宅内有数以千计的石雕、砖雕、木雕、玻璃雕,堪称“四绝”。
(附已经开放的参观路线)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进入张宅后,有砖雕门楼与后进相连。砖雕门楼两边、雕有“群仙祝寿”图案,雕刻采用镂刻手法,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中间砖刻“四德作永”,是金石大师吴昌硕所书。
“德”为张家家训,“德”是他们世代所追求的做人规范和准则。“四德作永”意喻人生在世,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世世代代追求慈善经商。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正厅【懿德堂】,厅前方象廊道般有顶、有石板凳的是下轿子、停轿子及轿夫歇脚之用,也称轿厅;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懿德堂”楹联:罗浮括苍神仙所宅,图书金石作述之林。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懿德堂大厅
懿德堂大厅,过去是婚丧喜事、科举中榜举行仪式的所在地。该大厅高敞宽阔,面宽三间,通宽10.8米,通进深13.6米,厅前畅轩、檐下斗拱、砖木构件及门窗裙板上都刻有“松鹤长青”、“吉祥如意”等图案,为晚清东阳木雕之精品。大厅上方悬挂着满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所书的“懿德堂”堂匾,正中上方饰有一副意喻“步步高升”、“平升三级”的鎏金花瓶插  图案,金光熠熠,光彩如初。
“懿德堂”为张石铭所立,因其早年丧父,家中事务皆由其母操持,遵循古训“女子多德曰懿”,故得其名。“懿”是古代对妇女的尊称,以示其对母亲的尊敬和孝心;“懿”是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精髓。
(博主注:如果正厅上方叫“懿德堂”,就说明这户人家肯定是女子当家的。)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择是居】
偏厅择是居,“择是居”匾额下方挂着一些吴昌硕的石鼓文;【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这里最早曾是张石铭的一个书房,张钧衡不但在经商中颇为精明,而且在文化艺术上极具品味。他生平爱好金石书画,故字为“石铭”。他对书画、金石、碑刻、奇石、书箱十分爱好,因而他与晚清民初的一些文人、名流交往甚密,如吴昌硕、郑孝胥、丁辅之、毛福庵等。他是杭州“西冷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他还是南浔四大藏书家之一,聚书达十余万卷。他还专门在自己的“适园”中建了一幢藏书楼——“六宜阁”。
值得一提的是,从法国进口的地砖,一百多年来,依旧色彩不减。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花厅】
花厅郑重悬挂着“以适其志”匾额,为康有为所书,潇洒飘逸,气度不凡;匾额下面的六块银杏雕刻字屏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书,“竹林七贤”刘伶酒德颂;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花厅上方的木雕;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人物花卉雕;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再进院雕砖门楼上“竹苞松茂”四字,为吴淦楷所书,门楼上镂空砖雕构图巧妙,风格高雅,有人物、花鸟,形态生动,表情丰富,刀工精湛;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长短窗的裙板上刻《西厢记》和《乐工图》;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这里是【内厅】
内厅,俗称“堂楼”,是女眷接待客人之处,楼上为女眷居住之所。
该内厅建筑精美,两边厢楼,中间天井,与大厅连接建有砖雕门楼。上刻有晚清书法家吴淦所书
“竹苞松茂”。厅及厢楼门窗裙板上都刻有精致的“渔樵耕读”及文博木雕图案,厢楼石基上都刻有意喻灵气的暗八仙石雕图案。楼上窗户都镶嵌着法国菱形蓝色银光手绘刻花玻璃,金莹剔透,工艺精湛。
(相传此楼过去是张石铭母亲桂太夫人所居住。)【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玻璃上的图案包括花卉、农作物、瓜果等。据介绍,此刻花玻璃,里面可以看到外面,而外面看不到里面,这在当时是非常新潮的。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这些刻花玻璃经过百年风雨,仍一尘不染。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四进院【芭蕉厅】
芭蕉厅位于张石铭旧宅的四进,因廊庑和漏窗上都有木雕芭蕉图案,故得名。楼房外形为中式结构,但在装饰上采用了西式的一些材料和风格,如厅顶上天花棋盘格,走廊铺设法国地砖等等。
当初该厅还有琅琊王洊所书《岳阳楼记》雕屏。
(芭蕉厅也是张家最早吃饭的餐厅。)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漏窗上的木雕芭蕉图案,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原本芭蕉叶上有用宝石镶嵌而成的水珠,现已缺失。
芭蕉又称“美人蕉”,据说,过去庭院中沿墙真的栽种着芭蕉。
(现在芭蕉厅里展示一些外国钱币)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鹰石】 
庭院里有一石盘,内陈列一款英德石,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老鹰,故名“鹰石”。该石皱、透、瘦、漏四形俱全,实为石中上品,可惜鹰头已残损。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这是一幢西式洋楼,红砖雕饰的门头,法国卢兹式的古典传统花纹,廊柱为这样的西式洋房出现在中国江南小镇上实乃奇迹。
院落中加高的围墙,除了“安保”作用以外,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外面看不到里面,用烽火墙,马头墙高高地挡起来了,也就是说明了主人的低调、内敛。
院落中的两棵广玉兰,也有100多年的树龄了。【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西洋楼和西洋舞厅】
此西洋楼系张石铭宴请文人名流、举办舞会之所,是南浔古镇又一处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西洋楼的外形结构深受当时流行于欧洲的“折中主义”思潮影响,追求形式美而不拘一格,采用了多种风格式样。立面以巴洛克建筑形式为主体,而檐部和卷形门又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它的柱式较为独特,门廊外两个八角形的多立克柱子,柱头部分模仿克林斯柱式,外面门楼由罗马卷柱式构成。楼上阳台采用了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花栏杆。其中浮雕图案综合了欧式忍冬草叶和中国葡萄叶、牡丹花做装饰,墙体和柱头饰有大量中国传统花卉图案。
西洋楼内部是一座颇具西欧色彩的舞厅。石膏天花顶、欧式水晶吊灯、西式壁炉及乡村风景油画地砖,无不体现出欧洲十八世纪的建筑装饰风格。舞厅后面设有化妆间、衣帽间和休息室。如此充满异国情调的私家舞厅,在那个男人梳辫子、女人裹着小脚的时代里是不多见的。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舞厅的地面铺设法国地砖,舞池两侧置有壁炉,壁炉前地面铺设有法国风景画的地砖,历经百年,地砖画面清晰,色彩鲜艳。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洋房最上面有十字架的风格,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流行的叫“巴洛克风格”的巴洛克洋房。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西洋楼和西洋舞厅对面还有一幢西式的建筑,名韫辉斋。据说原为张石铭的孙子张葱玉居住。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欧式洋楼中,展出了张石铭的生平业绩与张家的史迹。
张石铭(1871年-1927年),名钧衡,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浙江省湖州南浔人,系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巨象文辉”南浔张氏家族(南号)史迹陈列馆;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张维岳有两个儿子,张颂贤为老二。清康熙年间迁居南浔,初以弹棉花为业,父张维岳始从商,在南浔华家桥附近开设糕团店,继开小酱园。张颂贤善经营,鸦片战争后,从事丝业,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并在南浔、上海开设了"张恒和丝行",营丝不数年发家,遂成巨富,成为"南浔四象"之一。
张颂贤生有二子,长子张宝庆是张石铭之父,次子张宝善为张静江之父,,因而张石铭与张静江为堂兄弟。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1932年建成的上海百乐门,张家南号是股东之一;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张家南号上芹伯、叔驯弟兄世纪20年代与东号共同投资开发的静安别墅,紧邻南京西路,是涨价在沪上面积最大、最著名的房地产。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半个江南都吃张家盐公堂的盐”___ 张恒源盐号在江、浙、皖、沪各地开设的盐公堂分布图;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适园长生塔】
张石铭奉母至孝,1907年在适园中建造了长生石塔,珍藏刚从敦煌洞窟中被发现不久的柳公权手迹《金刚经》。
(原适园占地30亩,现仅存此石塔。)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后花园
张宅原有一个占地近30余亩的私家花园,名“适园”,于1907年建成,是南浔五大私家园林之一,但在日军侵华时被毁。现这个后花园,是1998年才慢慢修葺起来的。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原适园无从知晓真面目,现后花园廊墙上有碑刻,都是张石铭收藏的珍品,有从东晋到清朝十多位书法家的手笔。包括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蒂、文征明、韩愈等等中国古代书法大家。
(但愿这新园碑刻是真品)
【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张家旧宅的出口,与入口处一样毫不张扬。游客不入门内,怎么会知晓里面的气派、繁华和惊艳?
张氏旧宅这一中西合璧的大宅,处处都显露出中中有西,西中有中的气韵,中西风格在这里相互交融,又柔和穿插,融会贯通。
张石铭和他的子孙,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了这个在当时尚未觉醒的如田园诗般的江南小镇。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仍让人惊叹。【原创】南浔古镇(4)张氏旧宅~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带进田园诗般小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