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2014-12-20 04:12:07)
标签:

崧泽文化

崧泽遗址

马家浜文化

釜、鼎、豆、甗

“琮王”“钺王”

分类: 松江、金山、青浦

沪青平公路318国道上,一块醒目的指示牌“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吸引我前去参观;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坐落在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沪青平公路油墩港桥桥下;【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是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因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定位为“遗址保护管理、出土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乡土史教育及文化休闲旅游”,将成为遗址保护、考古研究、文物收藏的平台,了解上海乡土历史的场所。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2013年国务院公布“崧泽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免费领取参观券;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博物馆简介
崧泽,一个地处上海西部腹地的普通村庄,却被誉为“上海之源”__上海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在此发现,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在此起步;崧泽文化由其得名,中国古史因之增辉。埋藏在这片土地下的历史印痕,让人们恍悟:近现代的东方大都会,已有六千年文化兴衰历程,远古时代就曾是中国发达的文明中心。
崧泽遗址发现于1957年,至今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发掘、保护和研究;1977年,崧泽遗址被定为第一批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崧泽__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出版;2011年作为上海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崧泽遗址博物馆开始建设;2013年,国务院颁布崧泽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崧泽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主展厅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个部分组成,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将带给您一段非凡的穿越之旅。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主题为“历史的剪影、聚居的村落”,充分体现了“现代风格、传统底蕴、原始符号”的遗址博物馆特点。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走进展馆~“上海人文之源   中华文明之脉”;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前言
六千年前,水陆变迁,沧海桑田,上海逐渐适合人类居住。考古发现,崧泽是上海最早有人类生存的地方,是“上海之源”。
崧泽是上海最古老的一处原始社会遗址,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崧泽先民在中国文明起源中创造的先进文化,被命名为有代表性的中国史前文化之一____“崧泽文化”。
崧泽遗址博物馆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个部分组成,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走进陈列厅;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巨大的实景图,给人一种“崧泽”这片土地上的神秘感;【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第一部分:发现崧泽遗址;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壹】崧泽的由来
上海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北,曾有一座不高的土山,俗称“假山墩”。
崧泽村为何叫做“崧泽”?“假山墩”又是怎么回事?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1、何谓崧泽___地名的由来
传说晋朝吴郡(今苏州)太守袁崧曾在这里居住,村名由此而得。袁崧死后,葬于村后,“假山墩”便为其冢。但考古并没有在大土墩内发现晋朝遗物,这一传说被否定。
明代上海人陆深在《崧宅辨》中考证:“松宅非崧宅,本名松泽耳。”《尔雅》上说:“山高而大,崧”。《释名》里讲:“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可见,崧泽之名,应是古沼泽中的一块高地。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2、何以崧泽___遗址的形成
远古上海,濒临江海,湖泽众多,成陆很晚。距今7000年起,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人类居住。约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崧泽这样的水边高地便变成了先民的最初生活场所____上海地区的人类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崧泽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代代相续,生生不息,留下了几千年的文化堆积,这些堆积就是他们生产和生活的见证。

(图中用红、蓝两色亮点,标出4000年前海岸和6000年前海岸)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贰】崧泽考古发现
1957年上海考古工作者到青浦县(现为青浦区)做考古调查,在“假山墩”上采集到数片古陶片,引起关注。1958年,又在崧泽村北发现了鹿角、陶片和石器等,从而确定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崧泽遗址博物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成果首次公布,其中包括“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和“上海第一稻”;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最受关注的是首次被复原的“上海第一人”。这是一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面部略显低矮,鼻根低平,跟东亚蒙古人相似。至于他为何俯身而葬?考古学家尚未找到合理解释。
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是一座地面式建筑,平面圆形,类似于后代的谷仓尖锥顶,墙体以竹、木为立柱,立柱外再糊上泥巴,屋顶用茅草覆盖如斗笠状向周围披下。
1961年,崧泽遗址出土了上海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称为“上海第一稻”。这是国内发现的首个稻谷遗存,为中国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展馆采用影像效应,以四季来展示第一稻,同时展示的还有人工培植的籼稻和粳稻的谷粒;【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上海第一井
凿井是为了获得稳定和清洁的水源,既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又有蓄水灌溉等生产用途。1987年,崧泽遗址清理出来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井是中国年代最古老的直筒形水井,表明上海是我国最先发明了找水和蓄水先进技术的地区。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叄】崧泽遗址数第一
自从马家浜文化先民来到上海地区之后,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中断过人类活动。追溯源头,有诸多的“上海第一”都来自于崧泽遗址,他们共同构成了古今上海的起点。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马家浜文化
马家浜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是太湖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6000多年前。当时已出现水稻种植、家畜饲养、陶器烧制和原始纺织技术。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1、考古上海六千年____发掘崧泽遗址
崧泽于1958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 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古老上海有文化___命名崧泽文化
崧泽遗址发现的这座史前墓地中随葬品具有独特文化和内涵,之前在其他地区鲜有发现。
考古学通长江先民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制作和使用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器物群,确立为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1987年《崧泽___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出版,上海地区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___崧泽文化得以命名。

(图为:出土的陶器)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史前文化的发展___从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第二部分:走进崧泽社会;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壹】生于松泽
一万年前,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既采集野果,更学会了种植植物;既狩猎捕捞,更学会了人工驯养动物;他们发明了合成材料开始制作陶器以储藏和饮食之用;他们更懂得了磨制石器,改进生产技术。自考古上把这些集群式的发现和发明的进步,称作“新石器时代革命”或“农业革命”。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1、自然馈赠与人类创造____狩猎和驯化
崧泽遗址出土了各种野生或人工喂养的动物骨骼遗存。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上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压力较小,先民过着狩猎采果的生活。随着环境变化,人口增长,为了获得更多食物,他们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
(用图文并茂阐述了野猪与家猪、野生动物与家养动物的比例图表)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野猪头骨(崧泽遗址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2、石打磨  终成器___石器制作场
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是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发展为磨制石器,体现了人类智力水平的进步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
在松泽文化时期发现了一处约4平方米的石器加工场地,清理出不少石器半成品,有的石料合起来正好是一整块鹅卵石,表明石器成型前的开料过程。
(图文并茂阐述了石锛制作、装柄的过程)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石锛、石凿等石器;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3、小粮种 大革命___稻作农业起源
1961年,崧泽遗址马家浜文化地层中发现了的炭化稻谷,及邮费短的粳稻,又有瘦长的籼稻。
在江浙地区还发现了同时期的水田边迹,表明长江三角地区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
随着农业发展,生产工具种类颇多,技术革新。马家浜文化石器以石斧为主,到了崧泽文化时期,已出现耕地用的石犁和割稻用的石镰等。
(图文并茂阐述石斧装柄\农田翻田、播种、收割等及制作的陶器)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4、民以食为天___烹饪用具
釜的炊煮方式
马家浜文化时期,人们生活炊煮的器物主要以腰沿釜为主。
陶釜的使用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架在几个陶支脚上使用;另一种是地灶的方式搭配炉痹使用;还有一种是放在陶灶上使用。

崧泽文化时期,鼎成为主要炊器,将釜和支脚粘合套接在一起,就成为了鼎,鼎的发明使食物烹饪更加便捷。
鼎作为实用器具,最初盛行于我国东南地区,后来逐步变成了非日常生活用的礼仪用器,到夏商时代,青铜鼎被视为国家重器,是国家权力和礼制的象征。

甗是蒸煮食物的一种炊具,外形像鼎,内壁有一凸沿承箅,箅上放食材,器身上有注水孔。
崧泽文化晚期以后,甗成为环,太湖流域主要的炊器之一。
(图文并茂介绍各种炊器、先民们在“炊煮”以及各种出土的炊器实物)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5、杯盘见生活___饮食器皿
崧泽遗址出土了大量日常生活的陶器,造型各异,用途多样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有:水器、饮器等;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6、匠心独运___陶器造型与纹饰
崧泽文化的器物造型规整,装饰手法丰富,弧线和折线成为崧泽文化陶器群的显著特征。器型有圆球形、扁圆形或葫芦形、塔形和动物型等。
器表装饰方法有刻划、镂孔,附加堆纹和彩绘等多种。刻划纹最常见弧线往来穿插的几何纹样,形似藤竹编织,优美灵动。
(图文并茂介绍勾连纹四系陶罐及其纹饰、仰韶彩陶纹饰与崧泽纹饰对比)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7、美的追求___饰品
崧泽先民发现美、创造美,将石、玉、骨贝、陶等自然之物磨琢成装饰品,有些甚至还成为了身份和性别的标志。
例图有:骨指环、石镯、玦等。玦是我国最古老的装饰品,主要用作耳饰和佩饰。

8、陶器上的密码____刻文与符号
崧泽文化时期陶器上发现了许多刻符,有随意的多线刻划,有字符程度很高的单个符号,也有图画性刻画符号。有人认为他们尚不属于正式文字,也有人主张某些符号是原始文字。
(附:各种陶器上的符号)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通过放大镜显示器皿底部的符号;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各种饰物;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贰】魂归崧泽
崧泽遗址发现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为我们深入了解上海最早的先民提供了实证依据。
到了崧泽文化时期,葬制多样,贫富差别明显,祭祀礼仪和下葬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向文明社会发展的种种迹象。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发掘的墓葬群;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有:双人合葬墓
墓主为成年女性,左侧依附一七岁左右的儿童骨架,反映了当时子女母的习俗。
三人合葬墓
中间为成年男性,两侧各依附一个儿童,为子女从父合葬习俗,表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情况。
双人合葬墓
墓内成年男性与女性相向,从随葬品摆放的位置看,说明当时的财产为男女共有。可能是父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的反映。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发掘的随葬品;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模拟场景,再现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上仔细发掘文物;【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巨大的屏幕实景模拟出“古今崧泽”,声光电的变幻模拟出一天从早到晚的情景。一边是五六千年前的上海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做饭喂猪;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第三部分  传承崧泽遗产;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壹】崧泽时期生产力的重大进步
距今5500年前后,继马家浜文化而来的崧泽文化,成为环太湖流域的主要文化。
崧泽文化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都有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华文明起源于形成的标志性文化,为后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明的大发展和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1、管钻穿孔
马家浜文化的石器以厚重的斧、锛为主,晚期出现了两面对钻的管钻穿孔石斧,这样的新技术,提高了石器制作速度,使钻孔更为规整。   (附:钻孔示意图)
2、快轮制陶
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陶器,以手工制作为主。到了崧泽文化时期,出现了慢轮修整,开始采用快轮制陶技术,陶器造型端庄秀丽,浑圆规整。   (附:慢轮修整和快轮制陶的图示)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3、旱耕农业
崧泽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石犁,相耕农业向犁地农业转变,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标志着太湖流域农业生产技术已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的大发展,为后续的良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动力。
(附;石斧使用示意图、犁耕与相耕比较示意图)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贰】崧泽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贡献
崧泽文化已有较为完备的宗教信仰和礼仪制度,一系列宗教,祭祀礼器和遗迹显示,社会不再平等,已分化为平民和贵族等不同阶层,文明时代已经到来。
1、建造大型祭坛
崧泽文化时期,出现了人工堆筑的大型土台,用于宗教礼仪活动,这种土台的设计、规划和施工,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拥有这种权力的少数人成为了贵族阶层,而且他们还把持了祭祀权___神权。
(附图: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发现的祭台)
2、大量礼仪用器出现
陶器___宗教、祭祀礼器,造型特殊。
(附图:酒型壶、兽图壶、人首甗、彩绘陶罐等)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玉器
崧泽文化的玉器从早先简单的装饰品走向表明身份与职能的玉礼器。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陶鼎  (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  崧泽文化时期)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崧泽出土的:陶鼎、陶豆、陶壶;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3、军权、神权和王权起源
马家浜文化时期,石斧是生产工具,到崧泽文化时期,石斧通体变薄,不再用于实际生活,演变成象征权力的石钺,甚至还出现了玉钺。
甲骨文与金文中的“王”字,就是钺的象形字,这种用钺象征权力的传统,自崧泽文化时期起传承延续,成为夏商周三代礼器___青铜钺的前身。
玉钺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出土  崧泽文化时期)
崧泽文化时期的“王”,到良渚文化时期更加拥有社会财富与权力。在良渚遗址反山墓地,出土了象征最高祭祀权的___“琮王”和象征最高军事指挥权的“钺王”。苏秉琦先生指出:“这种权力集中到一人为标志的政权转折,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附图:反山墓地出土的“钺王”、反山墓地出土的___“琮王”)
中国古代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表明国家的核心职能是主持祭祀与指挥军队。从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军政结合,更于一体,开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之先河。
这样的人物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氏族或部落首领,而是从“崧泽王”发展到了“良渚王”,至此,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有了贵族和国家的社会法杖阶段,这比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夏王朝,至少要早一千年。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崧泽遗址出土的彩绘石斧、石斧、石钺  (崧泽文化时期)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带鐓石斧  崧泽遗址出土   崧泽文化时期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鼎、豆、壶组合
具有早晚传承关系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对中国同时期的广地区具有重要影响。总过考古学会前理事长苏秉琦先生指出: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的以鼎、豆、壶组合而成的礼器等,就渊源于这一地区。
马家浜文化典型陶器有釜、鼎、豆、罐等,早期以圆底釜为炊器,晚期出现了三足鼎。
崧泽文化陶器种类比马家浜文化明显增多,鼎、豆、壶等为典型器。
良渚文化陶器延续了崧泽文化的鼎、豆、壶组合。
(附图: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华文明不是单一起源的,各区域有各自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崧泽文化参与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走向一统多元的重大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展馆内有触摸屏观看资料,这是河姆渡文化的一些图片;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结尾处,展示各个文化时期的年限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结束语
穿越时空隧道,追溯文明滥觞。崧泽,让领略了考古发现之旅,先民开创之功,上海人文之始,中华文明之脉。
古老传统,谱系传承。让我们再从崧泽出发,去创造今天和明天的美丽上海吧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博物馆还开辟了“考古体验室”;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学子们在这里“荡漾”;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原创】崧泽遗址博物馆___崧泽由来~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