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良渚博物院

(2014-11-29 07:19:47)
标签:

良渚镇

首席设计师

良渚博物院

分类: 江浙苏皖长三角

 从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约13公里便是余杭区良渚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拥有一个很传奇的名字——良渚:而“良渚博物院”,则是浙江省唯一专题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中美丽的水中小洲,“美丽洲”,自然、秀丽、宽广、休闲且奢意的“美丽洲公园”;【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的建筑出自英国首席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简洁而流畅,与周围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丽洲公园相映成趣。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寻找、了解良渚文化;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没有崧泽,就没有良渚。”展区中首先看到的是“崧泽之美___浙江崧泽文化考古特展”。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是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因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崧泽文化的玉器从早先简单的装饰品走向表明身份与职能的玉礼器,在玉材辩识、琢玉技术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高度发达的良渚玉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崧泽文化的陶器趋于多样化,主要有鼎、豆、杯、壶、罐等器类,不仅制造技术方法较前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十分讲究造型和装饰。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崧泽文化的陶器趋于多样化,主要有鼎、豆、杯、壶、罐等器类,不仅制造技术方法较前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十分讲究造型和装饰。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此次展览共展示近10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230余件崧泽文化文物精品,其中不少器物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设“交融时代”“祭器·美术·生活”“美石·通灵·礼仪”“文明曙光”四个单元,人首壶、鹰首壶、兽面壶、塔形壶等造型独特的陶器吸人眼球,壶上还有形式多样的刻划、镂孔等纹饰,具有浓厚的艺术气质和神韵,让人不禁感叹崧泽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富于创造的想象;玉璜、玉玦、玉钺、环形饰、环镯、片坠、管珠、玉龙等精美的玉器,均带有鲜明特色的美感,不论是琢玉的技术还是器形的丰富都让人叹为观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崧泽文化的玉器从早先简单的装饰品走向表明身份与职能的玉礼器,在玉材辩识、琢玉技术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高度发达的良渚玉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文化,从这里开始……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发生在什么时代?良渚文化分布在哪些地方?
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施昕更 铜像   (良渚遗址最主要发现者之一);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施昕更(1912~1939)原名兴根,良渚人。1929年任西湖博物馆科学部地质矿物组助理干事,1936年开始,先后三次对良渚进行考古发掘,是良渚遗址最主要发现者之一,1938年出版《良渚》一书。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第一单元 【发现良渚遗址】
20世纪上半叶,田野考古学传入中国,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良渚镇一带的古文化遗址。1936年,施昕更率先在良渚发掘,发现大批黑陶和石器,开良渚文化科学考古之先河,成为探索良渚文化的先驱。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土的陶、石器;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第二单元 【命名良渚遗址】
20世纪中叶,考古发掘工作在江、浙、沪等地逐步展开,人们开始认识到,杭州湾地区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著名考古学家夏鼐于1959年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夏鼐命名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所显示的内涵和个性引起了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注意。1959年他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上正式提出“良渚文化”命名。但受传统史学的影响。他认为良渚文化是“受了龙山文化影响的一种晚期文化”。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第三单元 【玉器的出土与认识】
20世纪60-80年代,在江、浙、沪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墓葬中第一次出土了玉琮、玉璧的玉礼器,长期误识的“周汉古玉”被放回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此后的大量发掘进一步印证了玉器与良渚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此拉开了良渚文化玉器大发现的序幕。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玉器是礼器
在良渚文化中,玉器的发达是其一大特点。就其数量来讲,据统计,仅出土或传世的大件琮、璧玉器,已有上千件;良渚文化各类玉器总计,达近万件之多。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第四单元  【良渚遗址成“国保”】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考古学家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宫殿基址等几十处良渚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良渚遗址,出土大量高等级玉礼器,引发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热潮。1996年,良渚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模拟现场~仿真人型考古学家考古现场;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苏秉琦与良渚遗址;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苏秉琦与良渚遗址
苏秉琦(1909~1997)河北高阳人,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创建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苏秉琦创建了许多对考古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学说。提出“区系文化类型理论”、“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并走向秦汉帝国的道路”理论等。最早预见到“良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是个熠熠发光的社会实体”,引发了至今方兴未艾的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热潮,指出良渚遗址就是古杭州。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三个阶段: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第五单元 【良渚古城惊天下】
2007年“中华第一城”的考古大发现,石破天惊,使良渚古国的都城性质得以确认,进一步印证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
从良渚遗址的发现,到良渚文化的命名,再到良渚文明的确立,七十年的发现求真之路,使良渚遗址的重大价值不断被揭示出来。所有的这一切,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社会历史文化问题的看法,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中国文明史的认识。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中华第一城”考古人发现
 2007年11月29日,考古人员在浙江杭州宣布,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
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展厅图文并茂加之人物塑雕,再现良渚文化之情景;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制陶、纺线、伐木等等;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玉的应用;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场景图;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人的复原
他们是营建古城的人,他们是善于制玉的人,他们是创造文明的人。面对5000年前的良渚人,现代科技可以用各种“透物见人”的方法,让他们恢复容颜,重披盛装。是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去直接感知他们的真实身影和容貌。

右图为:中国史前人物塑像。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人的骨骸~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贵族用玉的性别差异~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神徽像上的人物形象~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人物形象~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神徽的寓意~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为什么说良渚文化进入了文明时代?良渚时代的东亚和世界是怎样的?玉礼器在良渚文明中意味着什么?良渚文明怎样融入和影响了中华文明?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良渚文明;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辽河流域、中原地区等的出土;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甲骨文的演变~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例:“王”字的来源~        “父”字的来源;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玉的象征;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原创】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____ <wbr>良渚博物院

随着全国各地对诸区系中国新石器考古学文化认识的进展,学术界对良渚文化的来源、分布地域、年代坐标、文化特征、文化演进历程,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从发现良渚遗址到命名良渚文化,再到确立良渚文明,七十年的考古发现与求实之旅,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