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前门(1)北京攻略(55)

标签:
前门正阳门箭楼城楼箭门和瓮城墙重檐歇山中国公路零公里点 |
分类: 北京九寨沟长江新疆 |
到北京旅游,必定先做一些功课,前门、前门大街、大栅栏,早已耳熟能详,在这里找到的是“正阳门”。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
正阳门(箭楼),一九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门(箭楼)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正统四年(1439年)修建了箭门和瓮城墙。箭楼通高38米,通宽62米,进深32米。西阔七间,东、南、西三面各辟四层箭窗共94孔,后出抱厦五间、设三门,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为重檐堡垒式建筑,城台设券门,与城门相对。
箭楼占地面积2147平方米,为一座砖砌壁垒式建筑。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顶;宽62米,进深12米;楼高26米,连城台通高38米,是北京所有箭楼中最高大者。
正阳门(箭楼)北面。箭楼与城楼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原连为一体的瓮城墙也因故拆除;
正阳门城楼通高40.36米,通宽41米,进深21米。面阔七间,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朱红梁柱上饰金花彩云,为三重檐垂楼阁建筑。
正阳门城楼占地3047平方米,坐落在砖砌城台之上,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的宇墙。城楼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三滴水结构;楼上楼下均四面有门,面宽七间近深三间,上下有回廊;楼身宽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座城楼通高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为最高大。
“中国公路零公里点”标志
青铜合金铸造、造型古朴庄重的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于2006年9月24日安放在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前,是在正阳门和毛主席纪念堂、国旗杆一线的中轴线上,范围是1.6米见方。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是用黄铜铸成。
东、西、南、北四个铜字,在铜字的内侧是朱雀、青龙、白虎、玄武中国古代四种神兽的图案,标志的中心则是一个车轮。
用古代车轮的形象代表以首都北京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中国公路网。
正阳门
正阳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都城的正南门,坐落在老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俗称前门。在京师诸门中,正阳门规制最为隆崇,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军事防御、礼仪制度和建筑艺术的形象体现,也是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阳门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其前身称丽正门,丽正门是元大都的正南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位置在今长安街梢南。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城,将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了近一公里,丽正门迁到了今天正阳门的位置。起初只有城楼,沿称正丽门。明正统元年至正统四年(1436年)至正统四年(1439年),正阳门增修了月城、箭楼、左右闸楼,并改称为正阳门。
在朝代更迭和岁月风雨的消磨中,今天的正阳门,仅存城楼、箭楼两座主体建筑。城楼为楼阁式,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三滴水结构,通高43.65米。箭楼为一砖砌堡垒式建筑,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上下四层,通高35.37米,东、西、南三面共开箭窗94个。明清时期箭楼之门只有皇帝出巡或郊祀时开启。
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至规划路,北距城墙七十米。1991年对公众开放,成为一座展示老北京风土人情的博物馆。
穿过正阳门(箭楼),即“前门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