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4)吴淞炮台纪念广场

标签:
吴淞炮台纪念广场吴淞炮台湾八·一三淞沪抗战清代吴淞炮台古炮缴获的战利品 |
分类: 杨浦宝山嘉定崇明区 |
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内的经典景点__吴淞炮台纪念广场。
吴淞炮台湾,原称杨家嘴,清朝时借此地形建造水师炮台,所以得名为炮台湾。
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称为吴淞口,吴淞东临大海,是长江三角洲的水路门户,黄浦江由吴淞口注入长江,长江由此入东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便利。因此,吴淞历史素有“重洋门户”、“七省锁钥”之称。
吴淞口,地处军事要塞,是:鸦片战争(184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八·一三淞沪抗战、解放上海吴淞战役(1949年)等著名战役的重要战场。曾经在此守护江岸的古炮,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清代吴淞炮台古炮
此尊铁炮铸造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出土于宝山区塘后路原吴淞炮台遗址附近(1980年)。炮身全长243厘米,炮口外径37厘米,炮口内径12厘米,重约3000公斤。炮尾呈球冠形,有一个引燃火药的小圆孔,炮身正面阳文记载铸炮史实。
此尊铁炮系见证吴淞炮台历史的重要文物,原收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
吴淞炮台纪念广场
吴淞炮台湾,原称杨家嘴,因沿江构筑炮台而得名。
曾为昔日的军事要塞,这里,曾经硝烟弥漫,是鸦片战争(1842)、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八·一三淞沪抗战(1937)、解放上海吴淞战役(1949)的著名战场。
这难忘的风云故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新生。
为讴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传统,传承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二零零九年九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协作下特建“吴淞炮台纪念广场”。
威严之阵
英武之望
广场中间,以鸦片战争、淞沪抗战、解放上海战役为背景的三幅玻璃钢浮雕,历史长河的潺潺流水叙说着“警醒民族”、“重铸民魂”、“振奋民心”的英雄故事。
下沉展窗 广场前方三个下沉式展点,陈列着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方缴获的战利品(复制品)
解放战争的攻坚之炮
此炮威猛灵活,是我军摧毁敌军堡垒、开辟冲锋道路的利器,被称为“胜利功臣”。
解放上海的爱民之炮
为上海完整回归人民,我军进入市区后弃用重炮,凭血肉之躯换取胜利,这些战炮被称颂为“爱民之炮”。
抗击日军的威慑之炮
我军曾以此炮击伤日军第三舰队司令的日本亲王伏见宫博义,震动了日本朝野。
广场前方三个下沉式展点,陈列着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方缴获的战利品(复制品);
广场中间,以鸦片战争、淞沪抗战、解放上海战役为背景的三幅玻璃钢浮雕,历史长河的潺潺流水,叙说着“警醒民族”、“重铸民魂”、“振奋民心”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