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松江游记

(2013-06-20 13:45:41)
标签:

兴圣教寺遗址

寺殿石柱础

府隍庙遗址

铁笛舫

望仙桥

分类: 松江、金山、青浦
方塔园以北宋的方塔、明代的砖雕照壁为中心,四周还有许多值得观摩的古建筑、古文物;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方塔一旁有“方塔欢迎您”碑~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那里竖着一块碑记「古寺遗址」;
古寺遗址
兴圣教寺遗址,寺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初名兴国长寿寺,改名觉光寺,再改兴圣教寺。后寺与钟楼毁于兵灾。只留下寺塔和这两块寺殿石柱础。石础发现于1976年,距此地以西十米处。每块重3吨,高90厘米,柱圆直径82厘米,这样大的石木柱,除了北京故宫太和殿金柱(直径1米)外,还很罕见。从立柱的规模推测古兴圣教寺的大殿,比现在杭州灵隐寺大殿要岸伟得多。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这就是古兴圣教寺遗留的寺殿石柱础;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府隍庙遗址
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荒废多年的兴圣教寺兴圣殿遗址上,新建了规制轩宏的松江府城隍庙,祠祀威灵公之神。其后此庙历经修葺逐趋完善,有门枋、照壁、正殿、楼、寝宫等。清初,松江百姓为了纪念抗清捐躯的知府李待问,遂尊他为城隍,塑像为祭。每逢他的诞辰七月十四举办庙会,热闹异常。至今,松江居民仍保留在此日喝豆浆吃油条的习俗。抗战初庙被敌机炸毁。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进园处“方塔风铃”石刻旁边有一口古井即府隍庙遗迹之一,原为松江明代府城隍庙后院的一口井;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松江府城隍庙遗址内保留的“石井”;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园内一条S形的湖泊环绕在方塔的南面,由西向东伸展开去,湖水涟涟,呈映塔影,景致十分优美;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清澈的湖面将方塔倒映在水中,碧波荡漾,晶莹剔透;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按指示牌游览~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铁笛舫
该舟仿元代名士杨维桢之画舫而建。杨维桢(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故名铁笛舫。 
杨维桢为元代浙江诸暨人。工诗、文,善行、草,兼擅绘画。又好吹笛,常手持铁笛一支,吹奏于林间湖畔。
铁笛舫,塔影波光,石堤柳岸,在如诗如画的方塔园日月湖畔,停着一叶为湖光山色增姿添色的旱舟。面对湖心,迎着碧水,近对方塔,远眺九峰,无雕栏画栋,无花窗漏扉,平顶舱,格子窗,外形平凡,却筑就了这山水之间的文人气息。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铁笛舫这旱舟,以石阶与堤岸相连;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这石桥有着不一般的名字“望仙桥”;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望仙桥位于方塔的东南,此桥看似普通实则不然,它的历史已十分悠久了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板桥之一。全长7米,宽2.3米,南北走向,跨松江古市河,是清代以前松江城里南北干道上一座重要的桥梁。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望仙桥,南宋史志已有记载。原为宋代典型的木石复合式结构,在略呈拱形所谓武廉石桥面下,用木梁支撑,以增强桥面抗力,桥侧有木栏,因年久,木栏件现无存。桥下为唐代市河。

桥面中间两块石板因没有木梁的支撑而断裂,才换上现在的没有弧度又加厚的石板。但当年安放木肋的桥基榫洞依然存在,由此可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千年前文化科学技术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种“木肋石板桥”的特殊结构,全国仅此一例。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站在“望仙桥”看方塔园景色~
【原创】方塔园(二)兴圣教寺遗址、府隍庙遗址、铁笛舫、望仙桥__ <wbr>松江游记

休憩一下,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