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南名刹西林禅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__ 松江游记

标签:
云间第一楼江南名刹西林禅寺唐经幢圆应塔华藏世界 |
分类: 松江、金山、青浦 |
松江西林禅寺位于松江区中山中路666号,西林禅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
相传这里曾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每逢秋天,雨霁初晴之傍晚,此处一片林带沐浴于金色的秋阳里,层林染金,格外亮丽,林塘里满是菱叶和荷叶,雨珠滚动,金光闪耀。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圆应大师感应净土之胜,于是在西林建寺造塔,初名“圆应接待院”,塔名“崇恩宝塔”。
松江佛教历史悠久,历来为高僧大德辈出之地,府城以内,唐始即有“十寺十三塔”之载。南宋华亭诗人许尚于《华亭百咏》中作有脍炙人口之《西林》一诗:“林外初晴后,斜阳满芰荷。频来指灵鹫,此去路无多。”三泖九峰间,唯松江府西城门外乔木林中,频频翱翔神鹰灵鹫,据明正德《松江府志》卷十八载:“西林大明禅寺,府西庆云桥北,旧名西林院,南宋咸淳间(1265—1274)僧睿(圆应)建,前有宝塔。”
大雄宝殿两边的“钟楼”和“鼓楼”;钟楼为两层楼阁,下方为:“地藏殿”;
“大雄宝殿”巍峨庄严,匾额由茗山大和尚所书,秀气玲珑。大殿主尊佛为释迦牟尼坐式说法像及二尊者,两旁有十八罗汉,海岛则供有观音大士和三十二应身像。
西林禅寺传承的是禅宗临济宗。气势恢宏的大殿,是在原大殿旧址上重修的新建筑,1986年11月15日,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和松江县人民政府批准西林禅寺重新开放,当时仅存三圣殿、药师殿等数间单层小屋。西林禅寺大雄宝殿为传统的歇山式单檐建筑,现只有两块约4吨重的上圆下方的桑石是这七百年前建造的大殿遗物,成为镇殿之宝。
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伽蓝,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
莲华藏世界的简称,是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之名。虚空有多大,华藏世界(华严世界)就有多大。华藏世界是一切世界的总称;
这座新建的“华藏世界”是仿明朝年代“北京天坛”的纯木结构建筑物,采用名贵红木建成。屋面采用木料扇形敷设代替砖瓦,顶部四面象鼻,庄严浮雕饰于金顶,内以“垂花柱”点缀空间,四面供奉的是送子观音,自在观音和如意观音菩萨像;
大雄宝殿后是“圆应塔”。圆应塔屹立西林禅寺正中央,塔身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可登,各级有腰檐、平座、栏杆,塔高46.9米,为上海最高的古塔;不过修葺的太过了,没了年代感。
西林寺与西林塔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据有关碑记称“塔势峥嵘庄严,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现塔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修寺宇时重建之宝塔,为纪念南宋西林禅寺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故将崇恩塔易名为圆应塔。
1995年2月4日,性修方丈由上海文管会迎请圆应寺祖舍利子归寺,并举行隆重的迎请仪式,依旧将寺祖圆应舍利子尊供于圆应塔中,由金英子居士所作的《尊供舍利子记》,则永藏于宝塔之天宫。西林塔下仍保存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西林禅院圆应塔记》和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两块石碑。
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倒是这石碑还值得“到此一游”。
1993年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拨巨款重修西林塔。1993年11月29日,当修理人员卸下塔刹时,发现宝顶葫芦紫铜夹层内胆里,放置着许多佛像及古钱等文物,有金佛像、银佛像、鎏金银观音像、鎏金银文魁星像、玉雕观音像、佛经、记事银片、记事木板、铜印和古钱,共计五十余件,其中以清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文物居多。同年12月15日,在塔刹底座砖砌地宫里,又发现多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铜质佛像、青铜佛像、玉雕罗汉像、玉壁、玉环、玉砚、古钱、佛经,以及琥珀、玛瑙等饰件共七十余件,以明代居多,尚有宋元及宋前之物。1994年1月23日至25日对宝塔地宫进行发掘,发现在0.65立方米空间的地宫里,有序地排列着佛像、观音像、银塔模型、鼎炉盘盆,俨然为一座地下小佛殿,几个聚宝盆内盛满数百件玉雕、玛瑙、琥珀、水晶、珊瑚等饰物。地宫小佛殿有七十余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银质方塔等模型,还有青铜鼎炉、玉盏、玉碗、玉盘等,更令人惊叹的是,地宫内尊供西林禅寺创始高僧圆应禅师的舍利子,此为南宋名刹的镇寺之宝。
圆应塔后方有一对法幢;
一对颇含松江“唐经幢”风韵的法幢;
中轴线后座是歇山重檐的毗卢殿,高16米,进深20米,原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毘卢殿”匾额苍劲有力,也是难得尊贵的匾额文物,在西林禅寺保存。再看两边的对联:“有意烧香何须远寻天竺寺,诚心拜佛此处即是普陀山”。殿中主尊供代表佛祖法身的毗卢遮那佛、大梵天、帝释天和二十诸天。
普贤殿(西方三圣):西边正面对着宝塔的建筑就是普贤殿和西方三圣殿。底层供奉的普贤菩萨,楹联为:“金佛无声端坐殿堂喜迎善信,白象有幸静观塔幢守护禅台”。这是上海书法名家高式熊先生所书,也道出了殿堂的功能和寺庙的文化内涵。
楼上是西方三圣,供奉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普贤殿走廊楹联:“西林梵音塔藏舍利,崇恩文化寺振禅风”。
在走出西林寺前,四大金刚所在殿__ “开智慧”:
相传“云间第一楼”楼基原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点将台(但无确切查考)上建楼座。府署于元贞元年(1295年)建成,门外有谯楼,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遭火灾,九年(1349年)重建。楼四楹,高约20米许。下为砖砌基座,中有券门甬道,似城门。明末,谯楼毁于兵燹,清顺治年初又重建,在旧基上,重建鼓楼三楹,以司更漏。楼共建二层,立于砖木结构的门道上,周围清水砖墙,翘角飞逸,古色古香。20世纪30年代初,县长金庆章募款重修此楼,立横额“云间第一楼”,又竖《重修云间第一楼记》石碑。旧时松江城内房屋以两层居多,而鼓楼高达16米,堪称松江城中第一高楼,松江古称“云间”,故称之为“云间第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