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奉贤海湾园___见证知青历史的知青广场及名人雕塑

标签:
知青广场知青博物馆客过亭知青纪念墙 |
分类: 刻骨铭心的回忆插队落户 |
看看周围吧~
岁月不饶人,当年的知青都老咯,看这雕塑~ 仿佛小女孩指着“知青博物馆”说:奶奶,到了!
走进博物馆的有当年的知青,还有正值青春的年青人;
“东方红”拖拉机
它是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广大农耕战士心目中农业机械化的形象代表,是新中国进入“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印证。下乡知青用东方红拖拉机在农垦建设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不过很可惜,我这插队近十年的知青,只是在今天的展览中,才真正亲眼目睹“东方红拖拉机”,我们插队的穷山沟里,耕地靠“牛+人”,或“人+人”;(机械这东西,只有在农场或军垦才有)
青春祭! 祭祀我们丢失的青春……
金训华!知青中的烈士,好像是第一个追认为“烈士”的知青;
烈士碑后记载着短暂的生平
金训华同志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七日生于上海市。一九六八年于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高中毕业。一九六九年五月到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同年八月十五日在双河大队北面的逊毕拉河为抢救国家财产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二十岁。同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央逊克县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黑龙江革命委员会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当年的知青,谁忘得了火车站那撕心裂肺的一幕~
一组雕塑,再现当年送别之景,地上那只旅行袋,当年凭“上山下乡”证明才能买的旅行袋和一条粗毛毯;
一道镶嵌记忆的彩虹——知青纪念墙
知青纪念墙——作为知青广场最具纪念意义的一个主题工程,总长度为215.43米,高度为2.5米,由181块品名为“山西黑”的黑色花岗石组成。
“不堪回首,却要回首。那段特殊而平凡的历史,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幸,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自豪。艰难困苦生活赐予我们的恰恰是无价财富:勇敢、执著、坚韧、奋进。
我们理解,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平凡劳作。我们今天依然平凡,平凡也将成为历史。”
欢送场景;
幕墙上采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照片,用影雕的工艺方式予以表现,体现知青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叙述了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在农村劳动、学习等改天换地、艰苦磨炼、脱胎换骨、喜夺丰收的各种场景;
当年的“上山下乡”遍及全国各地,纪念墙前的雕塑群,再现各种风俗情景;
下沉式的“知青纪念墙”连同“知青路”一起位于蒸汽机车背面,它象征着知青们当年满怀豪情壮志而又略带着迷茫和到了插队落户的地方后的复杂心情;
当年的知青,如今名人,用脚印讲述经历;
知青纪念墙,只能记载那个年代的片息,承不下十年的蹉跎,让叶辛的一段话,结束吧~
风雨如磐见真情,
岁月蹉跎志犹存。
知识青年的四十年,是中国二十世纪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知识青年,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汇,也由于这段历史而成为一个特定的名词。让我们在努力寻找青春足迹的同时,对往昔的知青岁月,作出认真的自省和反思。
知青广场,是我们相聚和重逢的舞台。
我们今天又来回忆往事,叙说关于昨天的话题,为的是更好的着眼于今天,迎接愈加美好的明天。
知青广场还有红极的“邢燕子”雕塑;曾经——毛主席5次,周恩来13次接见过她。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客过亭
云去雾来数千载,山坡是主人是客
《客过亭》是著名知青作家叶辛的著作,通过一群知青伙伴们的一次重返插队时的第二故乡之旅为引,思索了整整一代人的信仰和爱的著作。它目睹了无数历史风云变幻,见证着知青历史。
更有许多名人:
地球,我的母亲!天已黎明了,
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
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地球,我的母亲!
你背负着我在这乐园中逍遥。
你还在那海洋里面,
奏出些音乐来,安慰我的灵魂。
这里是:海湾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