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恭王府(五)后罩楼及西洋门~北京攻略(七)

标签:
龙王庙恭王府花园府邸风调雨顺和 |
分类: 北京九寨沟长江新疆 |
上一篇说到:后罩楼是恭王府建筑中气势最宏大的建筑,因为是起到托罩整个府邸建筑的作用,所以被称之为“后罩楼”。整栋建筑有160余米长,据说如此长度和间数的楼宇在清代王府中仅此一例。
后罩楼大概是和珅的最爱,因为在这座楼里,收藏着和珅不少的金银珠宝。抄查和坤家产时,在这座楼的夹缝墙里,就查抄到26000两黄金。
后罩楼的主要看点在朝北的后墙。160多米长的后墙,上下两层开了88个窗子,上层44个窗户的造型各不相同,这在古建筑中也是少有的。此墙也是府邸与后花园的分界。
府邸与花园之间的长达160米的后罩楼,规模宏大,为北京王府第一长楼,俗称“九十九间半”的藏宝楼,每一间的窗户图案各不相同,据说是和珅为了区分奇珍异宝的种类。
箭道
箭道是后罩楼与花园南山坡之间的宽敞大道,曾室府主人跑马射箭之地。同时起着府邸与花园之间的隔断和衔接作用。
箭道的那头是龙王庙;
龙王庙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对恭王府的描述。据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之上,因此风水绝佳。
龙王庙所处位置是恭王府花园的西南角,正是道教八卦中的“坎位”即水位。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而在此修建龙王庙,也应了”龙脉之上供龙王,风调雨顺保太平“之意。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里设置龙王庙,供奉的是四海龙王之首的东海龙王敖广;作为统领水族的王,敖广身着绿衣,青脸红须,善于吞云吐雾、呼风唤雨,为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保为官顺利发达。而恭王府花园扩建130余年以来,也从未被火灾困扰过。
恭王府简介
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府主中有两位曾声名显赫,权倾一时。一位乾隆宠臣大学士和珅,一位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䜣。恭王府由于恭亲王奕䜣的入住而得名。
恭亲王府由府邸、花园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万平方米,花园占地2.8万平方米,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邸为三路五进院落,建筑精湛,规模宏伟。中路建筑屋顶是绿色琉璃瓦,以明示仅次于皇宫的亲王府建筑规制,府邸建筑群的最后一座为后罩楼,长约150余米,是府邸与花园的分界建筑。
花园又名“萃锦园”,意为集众芳之荟萃,锦绣之精美,成一代之名园。整体布局是三面环山,内有40余处景观与景点,分属于东中西三路,中路自西洋门进入,以堪称国宝的康熙皇帝御笔”福“字碑为中心,”“福”文化直贯于中。东路以大戏台为主建筑,由牡丹园、竹子院等景构成园中之园。西路以方塔水榭为中心,山水亭台,交相辉映。
恭王府府邸及花园积淀着历史的车轮,蕴涵着清代王府文化的精深与璀璨,“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便是其真实写照。
西洋门
汉白玉石拱门,为花园正门,坐落在中轴线上,形制仿圆明园中法海园门,具有西洋建筑风格,又称“洋门”。门额石刻之“静含太古”、“秀挹恒春”中的静和秀是园主人追求的境界。
下一篇:恭王府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