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旅 哈尼族小伙子们
标签:
束河古镇束河四方听音哈尼族 |
分类: 行摄美图 |
束河的第二天晚上,养花姑娘过来接我一起出去吃饭。她说有家认识的哈尼族餐馆还不错,就在四方听音广场的旁边。我没有方向,当然全听她的,话说,在陌生的地方有个认识的人可以带着一起耍真是很好呢!
这几天丽江束河都很冷清,来到餐馆,没有客人,只有餐馆里的大厨伙计们自己在吃晚餐,倒是满满一桌的菜。看我们进去,说:“就你们两个呀,不介意就一起吃吧!”说着便加了碗筷给我们。养花姑娘咨询我的意见,我看到桌上的几个菜已经淌口水了,欣然就坐下了,当然脸皮也需要有点厚。但是,咱不矫情,对不?正因为如此,才有幸遇上了这一帮特别的哈尼族小伙子们。
除了三文鱼两吃是隔壁饭店送来的,几个菜都是他们自己炒的家常菜。腌菜炒肉片、泡椒猪肝、肉末酸笋、排骨萝卜汤,味道烧得都超好吃,还有一个是红豆煮腌菜汤,加了小米椒,酸酸辣辣的,更好吃。我一直问这个是怎么做的,可是大厨老三卖关子,就说水煮煮的啊!我纳闷怎么会那么鲜美呢?旁边的小醉就开玩笑:“艾玛,一大勺鸡精!”问他们是什么族的?鲁鲁说:“睡眠不足!”后来又订正,说他是藏族的,还让我看他手臂上纹的藏文,说是他的名字。大家又都大笑了起来。
其实这帮哈尼族小伙子全部来自云南红河,几年前离开家乡到了束河讨生活,开了这个餐馆。最多的时候有7、8个小伙子,少的时候也有5、6个。从大厨到伙计到打扫卫生全部自己来。养花姑娘介绍说,这些哈尼小伙非常努力勤奋,晚上餐馆关门了,他们还会到其它酒吧等地方打工,唱歌、做服务生、有时候还站酒吧门口招揽生意。现在他们几个又在筹备着开一个小酒吧,应该很快就可以开业了。
春节期间正好是束河的旅游旺季,他们几个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一帮人嘻嘻哈哈中,老湿低声地说:“去年大年夜,每一个都哭了。”
老湿是一帮人里最温和的,不多说话。因为晚上喝过酒之后在束河街头掉沟里三次,当然就湿啦,于是就叫了“老湿”。餐馆里还养了一只小狗,他们叫它“123”,三个多月的样子,纯白色的萨摩耶。小狗很懂事,在我身边靠着。脖子上的毛全部剃过没长好,隐约还有一条疤。123是老湿在旅游学院附近发现的,脖子被砍了一刀,123生命力很强,硬是从杀狗人手中逃了出来。老湿发现后送到宠物医院,缝了27针,挂了3天的点滴,终于把123从死亡线上救下。
阿星则很喜欢开玩笑,自己还一本正经的。我便很配合地“哇!”后来问到他们哈尼族家乡的竹编的笼状桌子,他说,家乡就是用这个吃饭的,然后自家的鸡就在笼子里,吃饭时掉的饭粒,吐的骨头等就直接从竹编的缝隙里掉下去了,别人家鸡吃不着。我又“哇!”阿星就急了:“这个是真的!”阿星还很有才,据说后来唱的几首歌的歌词都是来自他的改编。
小醉之所以叫小醉,肯定是因为经常喝醉啦。哈尼族人都特别能喝酒,小醉却喝了会脸红。他一直很礼貌,也开玩笑,又有些羞涩。
所有的菜都是大厨老三做的,老三大概是他们里面年纪最大的,也最稳重,给他拍照,有点不好意思,扭过头去,虽然和大家一直说笑着,笑容中却一直带着凝重,像是担负着许多的责任。
还有个几乎没说话,早早吃完,就生了一个火盆一个人弹吉它。吃得差不多时,他一个人悄悄地把木门一扇扇上好,第二天上午,我转悠到她们店里去的时候,又看到他一个人在收拾昨天晚上一桌的残局。
这些哈尼族小伙子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每天努力地做事,也尽量开心地去过日子。
我说:“我拍些照片写博客,说不定有人看到了就会过来哦,希望你们能生意更好。”
他们又开玩笑:“能不能帮我们找到女朋友呢?”
一大盆青稞酒已经喝完添过了,他们自酿的梅子酒也已经三壶了,桌上的菜也剩了残羹冷炙。夜渐渐深了,一旁生着火盆,哈尼小伙子们开始唱歌。他们自称为“伙夫乐队”。小醉弹吉它,老三和鲁鲁则每人一个鼓,总策划师阿星则干脆用筷子敲起了碗。还特地给我们唱了几首哈尼族歌曲,很感动。
酒继续喝,日子继续过,生活有泪也有甜,努力了才有希望!
不经意间,却看到小醉微笑着却已经眼泛泪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