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浆糊

标签:
器材摄影休闲 |
分类: 关于摄影的杂七杂八 |
全民皆色(摄)的年代,拍照片容易;特别是用手机。
再烧一点的同学就用单反/无反之类,再大幅面的相对就少了。
这个人群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历器材发烧的日子,网络上热衷于口水的也多是他们。:)
作为消费者,有选择是好事;但哪家一桶浆糊都会是灾难,除非是另一种情况。
哪种情况?先想想,俺慢慢聊。。。
就象上面片中的快门线,俺在中幅双反和各家135胶片单反旁轴上都用过。
回头看看,现在各家的快门线是什么情况?:)
手机对焦的年代,还出现过ADAPTALL以及螺口镜头。
一支镜头,可以用在各家的机身上。爽吧?
回头看看,现在各家的镜头和机身,还有互换性吗?:)
(这方面M43还是值得赞一下!)
再加上胶片标准的通用性,应该说手动年代的消费者还是很爽的,因为有选择。
不象现代的人们,不断地灭门,换门,换幅面,其实收获甚微,折腾的是自已的银包。
(事实上,摄影人群中庞大的转接市场正是普通人对抗奸商们的一种努力!)
记得那天在俱乐部打球,开始时间被篮球比赛延误了。
俺索性从车里拿出胶片相机手动对焦拍体育了。。。 :)
一个球友,精明而成功的商人,好奇地问:这些胶片机机还能用呀?
对呀,当然能用!
胶片很费银子吧?
还好吧,器材便宜呀;反正是要扔钱的,数码的也一样。
是这么个理儿。。。
(跟明白人交流就是简单,数码机机乱拍一通,成本很低吗?)
说来说去,这些年为了奸商们的生存,为了高额利润,摄影器材姓N的姓N,姓C的姓C的。
好象是消费者有选择,其实,没有!
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样的一桶浆糊,对消费者有利呢?
标准化后的一桶浆糊,才是消费者的福音(一如个人计算机行业)。
比如说徕卡M口,镜头有徕卡在做,蔡司在做,福伦达在做;
大家根据各人喜好和情况选择,没有换门之虑,真是镜头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有人要说了,那就是手动头吗?自动头行吗?
请自行参考M43集团和各类副厂自动头。
实在没什么不行的,
各种卡口,各种大小不一的幅面,存在最大意义是绑架消费者,进而赚取高额利润。
可叹的是,
网络上还有各种不挣银子的“股东”和“网络CEO”们,天天为此口水不断。。。
真正对消费者有利的一桶浆糊是,
相对统一的几种芯片幅面,同幅面镜头卡口统一,机身兼容同卡口各家镜头,
统一的数据接口(含WIFI及基本相机控制)及可互换配件(比如快门线)。。。
或许,这只是消费者的梦想或YY吧?
真可惜乔老太爷走的早,他要进入摄影器材行业,那一定会是另一个局面!
其实,摄影基本器材和基本技术都很简单,摄影也真离不开它们;
然而,真相却是“摄影作品跟器材和技术无关”。:)
为奸商们辩护的口水,可以歇了吧?
喜欢这篇博文的同学就顺手点下“喜欢”吧;
谢谢您的支持,愿您一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