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逆流

标签:
加国记忆摄影器材奥林巴斯胶片杂谈 |
分类: 关于摄影的杂七杂八 |
(片子好象打板了?那是块大个儿的金属盘子,嘻嘻)
这是最近转GS的收获,总计约一个麦当劳汉堡的价格吧(这是世界通行的货币计量单位了)。
全都是定焦35毫米胶片P&S机机,小广角,28-34-35,一镜天涯的选择。
这些P&S机机中,变焦机机镜头品质不能跟定焦机机相比,可玩性就差了不少。
数码时代,人们好象在回避瘟疫一样,不计成本地把胶片机机甩掉,越远越好!
这就有了泥巴这样的器材逆流派。:)
这其中,Stylus Epic(国内型号Mµ-II)是个宝贝,爱不释手;生产于1996-2003年之间。
TRIP AF S-2是1992年发布;TRIP AF 50最新,是2000后的产品了。
TRIP系列相对低端一些,适于用来到此一游的记录。
简单把玩下这三台机机,就会明白为什么Mµ-II会是个传奇。
出色的定焦镜头,经典的视角,简单快捷的操作,难以置信的便携全天候相机;
还能要求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业摄影师也会常备一台,以便随时随地的原因。
(想知道Mµ-II有多小?比信用卡的尺寸大不了多少!)
上面这组是最近用Mµ-II拍的片子,过期胶卷,Plustek 7400底扫,LR简单处理。
其实说起来,这些小胶片机机也有自已的特点。
比如说,大中午的垃圾光线条件,再牛的数码器材也难以有出色的表现。
而上面这张Mµ-II和柯达800卷的表现,却令人意外地惊喜。
白天,带上这么个小机器,是不是很方便,很开心呢?
室内拍的话,Mµ-II和柯达800卷的表现同样不错。
只是别指望能拍弱光下动弹的东西了。。。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用胶片单反呢?
其实单反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
体积重量是一方面,手动对焦也并不准确可靠,效率也颇低。
另外,俺已有徕卡M6旁轴,其它的35毫米胶片系统,如果不能与之互补的话,没有留下的价值。
摄影器材对于摄影人而言,永远是个痛。
在玩过各类五花八门的器材(含顶级器材)后,反倒是觉得器材真的就是那么回事儿。
熟悉手上的器材,用好它,拍自已的片子;如此而已。
当然,如果没有丰富的器材经历,泥巴恐怕也不能平心静气地甘于使用胶片小傻瓜。
今后一段时间,随身器材恐怕是连包包都不用背了。
iPhone数码拍拍玩玩微博,有意思的场景,Mµ-II认真拍一下,回来也不错。
TRIP机机们扔车里了,总会有没带相机的时候,它们可以“包治百病”。。。
肯定会有人说,玩胶片多贵啊?
数码就便宜吗?机身的折旧您考虑了吗?杂七杂八的配件也不便宜。
其实拍胶片还真不贵,俺一年也拍不了几百张;到店里冲一下,回来自已扫。
只要有放心的冲洗店,回来出片效率,比数码慢不了多少。
毕竟是35毫米全幅,还能容易地拍出小底们难以应付的效果。
另外,用好经典视角,终究是不能回避的基本功。
数码和变焦宠坏了一代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