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子取景与快速精确手动对焦(续)(基理篇)

(2011-07-06 19:21:25)
标签:

电子取景

手动对焦

mf

摄影

峰值模式

杂谈

分类: 关于摄影的杂七杂八

电子取景与快速精确手动对焦(续)(基理篇)

 (手动头拍四处漂动的泡泡无异于自虐,您不妨试试)

 

昨天晚上普洱茶喝多了,可怜的泥巴睁着眼睛,听着小鸟在树上唱歌也没睡着。

报纸已经看了几遍,电视不能开,网络也莫有。

眼睁睁透过纱窗看着外面,突然间,俺想明白了电子取景和手动对焦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没有看过这篇的同学请先预习一下:

EVF(电子取景)与快速精确手动对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0d1cc0100q7do.html


 

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手动对焦的时候,电子取景中会出现伪影?

它的基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会不会换一种型号的LCD或EVF就没有这种伪影效应了?

换言之,“利用伪影来辅助手动对焦”这一技能与器材有无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伪影跟对焦点,以及焦内焦外究竟是什么关系?

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核心还是在于没有想明白这事儿的基理。

 

不过,这都是过去时了!电子取景与快速精确手动对焦(续)(基理篇)电子取景与快速精确手动对焦(续)(基理篇)

 

简言之,数码摄影是把模拟(相对于数字)且连续的真实世界,瞬间凝固成一张数码相片。

而我们在电子取景中所看到的伪影在最终的图片中并没有出现。奇怪吧??

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伪影效果是个视频中的概念,只有动态影象中出现(电视图象中普通存在);

也就是源自同一场景的相邻图象帧有差异,而在视频中就表现出局部区域会有视觉上的跳动或闪烁。

 

那这种视觉上的跳动/闪烁是怎么会事儿??

 

让我们再回到最基本的问题:“数码摄影是把模拟且连续的真实世界,瞬间凝固成一张数码相片”;

同样地,“数码摄像是把模拟且连续的真实世界,凝固成一系列数码图像帧/数码相片”。

因此,“透过纱窗看到的外部世界”,实际上就可等效成为“把模拟且连续的真实世界”“数字化在一个个小格格中”;每一个纱窗网格就等效于一个微小的视觉单元

当观察者和场景相对静止的时候,看到的数字化后的影像是静止的;

而只要观察者稍有移动,就会发现纱窗的小单元中的影像也产生“跳跃”效应,等效于伪影效果。

换言之,只要这种“相对”移动存在,哪怕是极细微的移动,伪影效应就会存在。

手持相机拍片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这种相对移动是存在的,哪怕是自称铁手的摄影人。

 

到这儿,伪影的产生算是弄清楚了。

那么,哪儿会出现伪影呢?为什么对焦准了就出现,而不准就不出现了呢?

其实,伪影效应跟对焦准确与否没有关系!

伪影的产生源于帧与帧之间的差异,差异越明显,伪影效果越明显;

而差异小的区域,则伪影效果不明显,甚至难以察觉。

显然,焦内的区域,图像清楚,差异性远高于焦外;

这也就是为什么伪影在焦内区域出现的原因,而跟是否是对焦点没有丝毫关系。

同样,纯色的区域,即使是在焦内,伪影效果也很难察觉。

最近NEX的峰值模式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把片中焦内部分实时标识出来了。

 

多说一句,现在的数码相机感光器的像素都远超过电子取景器的分辨能力,

用“纱窗”这种形式把像素们组合成一个个独言的像元而表现在电子取景器上,非常贴切。

 

小结一下,

电子取景会产生伪影效果,这种效果是由影像生成的基理而产生;

与对焦方式无关,与器材本身也没有直接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