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 M8 & Summilux 35mm f1.4 初印象

标签:
加国记忆摄影器材徕卡m8印象文化杂谈 |
分类: 关于摄影的杂七杂八 |
话说这套机器入手刚刚30个小时,使用的感受绝对是初步。
好在泥巴摸机无数,拍片习惯相对固定,也知道自已目前要啥,下面都是个人意见。
从今晚起,俺们就休四天的长周末了(Easter 2011);
没有了菜饭,世界可真清静!当然,也少了专用模特,弱光暂时试不了了。
上面这张片子是俺拿机器拍的试机片子,开天辟地第一张!
当时看了JPEG,效果一般,白平衡难以入目,印象大坏。
回来后,DNG(徕卡的RAW)导入LR3,略作调整,出片效果大好!
以下全是DNG经LR3出片,不再有机内JPEG啥事儿了。
上面这张是f2,对焦在远处的柱子,锐度相当好。
(近摄就更不用说了,不过,35f1.4的最近对焦距离是1米)
下午回到家,交完车,夕阳西下,光线正好的时候出去走了一圈。
自由,何等可贵!想干啥就干啥的人生何等可贵,哪怕就几天!
怎么说呢,M8拿在手里,感觉象极了俺用了很久的L1,大小差不多,更重一些。
只是L1上没有这么小巧牛X的镜头,有点遗憾。
过手五六台L1了,时不时地还会想起它,好机器啊!
为什么,为什么这些机器不能再薄1/3(括M8)呢?那就几乎完美了!
走了很久也没拍一张,倒不是俺舍不得快门儿;实在是要求甚高,M8拍到此一游就免了吧?!
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了一本杂志,一本GAY的杂志,这倒是少见。
摆弄了一下,让光线照在杂志半边,多些反差,多些纠结;GAY的人生何尝不有些纠结呢?
(春天的小城,道路很脏;冬天撒下的沙子还没有清洁,今年特别晚)
一圈转完,俺就回家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今天早上上班,刚停下车,就看见俺的烧包同事跟他的新皮卡!
$50K的满配F-150(啥概念?俺们村儿$60K就能把BMW的X5开回家)...
这家伙还有台去年买的大切,老单身了,银子莫有地方花呀;真是各有各的苦!
不得不说,M8的宽容度甚强,后期回调的余地也很大;不错!
中午顺道儿把小资产阶级喝的矿泉水瓶子送到回收站去。
自打去年搬家以后这些瓶瓶就一直堆在车库里;
去了才发现,加国人们回收的热情极为高涨啊!
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大人小孩都有;
等菜饭同学大一点,就得要在家干活儿了,挣点零花吧。
显然,M8还是有点大,不够低调;俺的拍摄引起了店员的警觉。
历史上,旁轴相对于单反的低调,体积和重量优势;
在现代的EVIL机机面前,荡然无存!!!
同样的场景,换上E-PL1和20饼,绝不会这样。
另外,景深也比M43淺了不少。
或许,相对这样的NC用户,M8还是很低调的。
加国又到了大选季节了,牌子插得到处都是,先混个名字熟再说。
M8的测光偏中央,光比大的时候,处理得不是很好(下面再说)。
上张器材照吧,这支Summilux 35mm f1.4实在是小巧强大,特性跟俺一直在用的Summicron 50mm f2相似。
片子上了堆,简单小结一下初步感受吧。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M8的话,它是胶片相机设计师设计的一台数码相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胶片时代,胶片(尤其是黑白胶片)宽容度极大;
参数调整都是以半档或一档为单位,粗粗地调调就行了。
数码片拍摄情况就不太一样,如果前期要认真一些,
象泥巴这种走到哪儿拍到哪儿的主儿,几乎张张都会调整曝光补偿。
M8?曝光补偿要进菜单。也许棚拍行,其它情况都不太行。
M8手动对焦,手动光圈,手动/自动快门,自动ISO;
这些都不错,就差这曝光补偿了。
虽然,M8作为数码机,可以立拍立得,比拍胶片方便了许多。
而几年后的这一代数码机机们,
LiveView,实时直方图,实时自动白平衡,在拍摄之前就知道该调整些什么了!
这些方面,M8差距甚大。
由于对M8的测光不熟悉,就目前的情况看,要用好M8,俺个人觉得还是有些吃力。
几年前的电子产品了,不再追究它的电子方面的问题了。
下面说M8的优势:
1)旁轴,复古,骚
2)1/8000最高快门速度
3)没有AA滤镜,片子很透!!!细节相当不错。
4)最好的镜头群(没有之一)
5)极高品质的金属机身
6)DNG文件格式,完美LR支持!
如果让泥巴自已选数码机身配M头的话,俺不会选M8或M9;
就象前面提过的,M系旁轴机身相对于同代的单反的优势在于:
1)对焦精度,2)重量和体积,3)低调
这一切在新一代的无板机面前都是过去时了。
在满屏都可对焦的EVIL面前,就中央一点的对焦,实在让人恼火。
可以先对焦,后构圈;这种事情在EVIL上一样可以做。
在EVIL上任意点对焦同时构图的事儿,M上做不了。
那泥巴会选什么机身呢?
有EVF,配35mmf1.4,折算系数不超过1.5;当标头用。
有EVF,配50mmf2,M43就可以了。
全是个人感觉,不当之处清高手行家们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