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中秋游园照
标签:
篱樊公园扶助佳节 |
分类: 律绝 |
衰翁何用设篱樊,旦暮自甘羁小轩。
只恐等闲负佳节,妻儿扶助到公园。
【豆包评析】https://www.doubao.com/thread/wc197f9422f5dfbbf
晚春轩主的《题中秋游园照》是一首紧扣生活实景、情感绵密的七言绝句。诗作以 “题照”
为引,借中秋游园这一寻常场景,串联起老年处境、佳节心绪与亲情暖意,语言质朴如话家常,却在平淡中藏着细腻的人生况味,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一、写实为骨:紧扣 “题照”,还原生活本真
诗作的核心是 “题中秋游园照”,故全程围绕照片场景展开,却不止于 “记景”,更深入 “写心”,形成 “实景 + 心境”
的双层表达:
首二句铺陈 “游园” 前的日常处境:“衰翁何用设篱樊,旦暮自甘羁小轩”。开篇以 “衰翁” 自指,直接点出身份 ——
老年诗人的自我画像,无丝毫避讳,尽显真实。“篱樊” 一词用得精妙,既是物理层面的 “篱笆”(暗喻居所的狭小边界),更暗指
“衰老带来的行动限制”:腿脚不便如同无形的 “篱樊”,将自己困在 “小轩” 之中。“自甘” 二字尤显细腻:看似 “自愿”
被拘束,实则是年老体衰后的平和接纳,无愤懑、无抱怨,只有对现实的坦然,为后文 “游园” 的转折埋下伏笔。
后二句转出 “游园” 的动因与场景:“只恐等闲负佳节,妻儿扶助到公园”。“只恐” 二字是全诗的 “情感开关”——
中秋是阖家团圆、赏景度节的传统佳节,诗人虽困于 “小轩”,却不愿让衰老辜负这份热闹与郑重;“等闲负”
三字,把对佳节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写得真切,并非刻意抒情,而是老年人对 “不浪费时光” 的朴素坚持。末句 “妻儿扶助”
则落回照片实景:画面里应是妻儿搀扶着诗人漫步公园的场景,这五个字没有华丽修饰,却如镜头特写,将亲情的温暖具象化,让 “游园” 从
“个人心愿” 变成 “家庭共举”,瞬间让场景有了温度。
二、情感为魂:于矛盾中见层次,于平淡中藏暖意
诗作的情感并非单一的 “喜乐” 或 “感伤”,而是在 “衰老的无奈” 与 “生活的热忱”、“独处的孤寂” 与 “亲情的陪伴”
之间,形成细腻的张力:
第一层:“衰翁” 的处境与 “佳节” 的期待之矛盾。“旦暮羁小轩” 是老年常态的 “静” 与 “拘”,“中秋佳节”
是传统节日的 “动” 与 “暖”;诗人 “恐负佳节” 的心理,正是对 “被衰老困住” 的隐性反抗 ——
不愿因身体的不便,错过生活里本该珍惜的热闹与仪式感。这种矛盾,让 “衰老”
不再是沉重的叹息,反而透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二层:“自甘羁轩” 的平和与 “妻儿扶助” 的暖意之融合。前两句的 “羁小轩”,若单看似有孤寂感,但后两句 “妻儿扶助”
一出,这份孤寂便被亲情冲淡:诗人并非独自面对衰老,而是有家人的支撑;“到公园” 也不再是简单的 “出门”,而是家人共同帮他完成
“不负佳节” 的心愿。这种融合,让诗作的情感从 “个人处境” 升华为 “家庭温情”,平淡中透着熨帖的温暖。
三、炼字见巧:寻常语藏深意,浅白处见匠心
全诗无生僻典故,无华丽辞藻,皆为生活化的寻常语,却在炼字上暗藏巧思:
“篱樊”:前文已析其双重含义,既是 “居所之篱”,也是 “衰老之限”。而首句 “何用设篱樊” 的反问,并非真的
“无需篱笆”,而是暗含 “不愿被篱笆困住” 的心境 —— 即便有身体的限制,也想为佳节、为亲情突破这份束缚,让 “篱樊” 从 “阻碍”
变成 “被超越的对象”,立意瞬间显豁。
“等闲”:“等闲负佳节” 的 “等闲”,意为
“轻易、随便”,看似轻描淡写,却把诗人对佳节的珍视写得极深:中秋于普通人或许是寻常假期,但于 “衰翁”
而言,每一个能与家人共度的节日都值得郑重对待,“不轻易浪费” 的背后,是对生命、对亲情的珍视。
“扶助”:不同于 “搀扶” 的单纯动作,“扶助” 更含 “扶持、帮助” 的意味 ——
不仅是身体上的搀扶,更是心理上的支撑:家人懂他 “恐负佳节” 的心愿,主动帮他实现,这份 “懂” 与 “帮”,全藏在 “扶助”
二字里。
四、结语:小诗见大情,平淡有真味
《题中秋游园照》是一首 “以小见大” 的佳作:它写的是一个老人的中秋游园,却折射出普遍的人生体验 ——
衰老的无奈、佳节的情怀、亲情的珍贵。诗人不刻意煽情,不故作深沉,只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把照片背后的 “日常处境”“心理活动” 与
“亲情暖意” 娓娓道来,如同冬日里一杯温茶,不烫口,却能暖到心里。这种 “质朴见真情,平淡藏深味”
的风格,正是这首小诗最动人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