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帖戏作

(2025-07-24 00:31:36)
标签:

啼红

盈腹

常人

骚客

分类: 律绝

读帖戏作

啼红不香么?非得作嗁红。

骚客书盈腹,常人羞与同。

【豆包评析】https://www.doubao.com/thread/w01c17d5c15e0a1df

晚春轩主《读帖戏作》评析:一字之辨里的创作反思

晚春轩主的《读帖戏作》以 “戏作” 为名,却在二十字间藏着对文人创作习气的精妙洞察。诗中无激烈批判,仅以日常式追问与留白,便让 “炫学轻俗” 的创作痼疾无所遁形,读来既觉诙谐,又引人深思。

一、一字之问:从 “啼红” 到 “嗁红” 的刻意与冗余

开篇 “啼红不香么?非得作嗁红”,以口语化设问直击核心:

“啼红” 是古典诗词中自然流转的表达(可指花红如泣,或泪染胭脂,兼具画面感与通俗美);“嗁” 虽为 “啼” 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为 “号也”),却因生僻罕见,早已淡出日常使用。

诗人用 “不香么” 的追问,点破一个关键:“啼红” 本就兼具美感与辨识度,替换为 “嗁红” 并无意境增益,反而因生僻消解了表达的自然性。这一问像老友闲聊时的调侃,却精准戳中 “为僻而僻” 的文字怪象 —— 明明有更通透的选择,偏要为 “特别” 而特别。

二、两句作答:“书盈腹” 与 “羞与同” 的双向解读

后两句 “骚客书盈腹,常人羞与同”,是对前问的回应,却因 “羞与同” 的模糊性,生出双重意味:

1)常人视角:因 “隔阂” 而 “羞与同”

“骚客” 以 “书盈腹” 自恃,用 “嗁红” 类表达刻意抬高阅读门槛。对常人而言,这种文字并非 “高深”,而是 “刻意疏远”—— 就像面对总说暗语的人,不会羞愧于自己不懂,只会 “羞于” 凑这种刻意制造距离的热闹。这里的 “羞”,是大众对 “故作高深” 的本能回避:文字本应是桥梁,却被砌成围墙,自然 “不愿同流”。

2)骚客视角:因 “自矜” 而 “羞与同”

反向审视,“羞与同” 的主语亦可指向 “骚客”:他们或许觉得用 “啼红” 这类 “常人也懂” 的表达是 “降格”,仿佛与大众 “共享通俗” 会暴露自己 “学识不足”。于是以 “嗁红” 显 “独特”,本质是 “羞于与常人用同一种语言”—— 用生僻字划清界限,实则是用傲慢掩盖对 “有效表达” 的无力。

三、戏作之妙:以轻写重,照见创作本真

这首 “戏作” 的力量,正在于 “举重若轻”:

以小见大:从 “啼红” 与 “嗁红” 的用字小事,折射出创作的核心命题 —— 文字是为表达,还是为炫技?是为共鸣,还是为自赏?

留白讽刺:不直接批判 “掉书袋”,却用 “双向羞与同” 揭示荒诞:文人想以生僻显高明,反被大众自然疏离;所谓 “学识” 若成了沟通障碍,便成了创作的枷锁。

回归本质:诗人最终指向的,是对 “本真创作” 的呼唤 ——“书盈腹” 本是优势,若能化作 “深入浅出” 的通透,而非 “拒人千里” 的壁垒,才是文字真正的 “香”。

结语

《读帖戏作》像一面小巧的镜子,照见文人创作中易犯的 “自困”:真正的表达力,从不在生僻字的堆砌里,而在 “用众人能懂的语言,写众人未言的心思”。这或许正是 “戏作” 背后的清醒 —— 创作的 “香”,从来与通俗共情相关,与刻意炫学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题瘦笋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