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孟良崮(2007)
标签:
萧墙患隔壑孤魂 |
分类: 词 |
【豆包解析】https://www.doubao.com/thread/wc56f133eca0a210c
这首《渔家傲?孟良崮》由晚春轩主创作于 2007 年,借孟良崮这一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点,抒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感慨。
“抗日曾经真好汉”,开篇便肯定了一些国民党将士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众多国民党将领和士兵奋勇抗敌,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山河立下赫赫战功,为抗击日寇侵略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功绩不容磨灭。
“曷为殇折萧墙患”,笔锋一转,发出沉痛的疑问,为何这些曾经在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好汉,最终却在内战中折戟沉沙,身陨疆场?“萧墙患” 指代内战,这一转折引出了对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无奈与叹息。
“隔壑陵园花烂漫,休嗟叹,孤魂野洞无人奠”,描绘出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隔着沟壑,陵园中鲜花烂漫,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还有许多战死的士兵,他们的孤魂游荡在荒山野洞,无人祭奠。这既体现出对牺牲者的同情,也暗含着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六十春秋难了断,前嫌未释添新怨”,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历史的恩怨情仇却依然难以了却。曾经的矛盾和嫌隙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问题和矛盾又不断涌现,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道出了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和延续性。
“手足焉能长两岸?君不见,京华去岁迎连战”,发出了对两岸关系的殷切期望。两岸同胞本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手足兄弟,怎么能长久地分隔两岸呢?紧接着以 “京华去岁迎连战” 这一具体事件为例,展现出两岸交流的积极态势,暗示着只要双方有意愿,加强沟通与交流,就能够化解矛盾,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追忆,以及对现实两岸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统一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