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方好·冬

标签:
黄绵袄严冬 |
分类: 词 |
严冬无虑酸风搅,煎茶筛酒忘昏晓。
墙根好,孤筇马扎黄绵袄。
*黄绵袄,指冬日暖阳。
【豆包解析】https://www.doubao.com/thread/w2da7d7c7999fee8a
一、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
这首词描绘了冬日里的闲适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恬静惬意的氛围,情感基调是轻松愉悦的,让人感受到作者在冬日里享受生活、不为严寒所扰的心境。
二、词句解析
“严冬无虑酸风搅,煎茶筛酒忘昏晓”:
“严冬” 点明了季节是寒冷的冬天。“无虑” 一词体现出作者的心境,没有因为严冬的寒冷以及可能伴随的凛冽寒风(“酸风”,常用来形容刺骨的寒风)而忧虑烦恼。相反,作者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小天地里,“煎茶筛酒” 描绘了具体的活动,煮茶、斟酒,这些都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行为,且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作者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昏晓” 形象地表现出其全身心投入这种闲适生活状态,忘却了白天黑夜的交替。
“墙根好,孤筇马扎黄绵袄”:
“墙根好” 简单三个字,却勾勒出一个特定的惬意场所,墙根下往往是避风且能享受阳光的好地方。“孤筇” 指手杖,暗示作者可能是独自出行,享受这份独处的宁静。“马扎” 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坐具,与前面的手杖相结合,可以想象作者带着简单的用具来到墙根下。“黄绵袄” 在此处有特殊含义,根据注释指冬日暖阳,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就如同穿上了一件暖和的棉袄,给人以舒适之感。这里将阳光比作黄绵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阳光带来的温暖与惬意,作者在墙根下,靠着手杖,坐在马扎上,尽情享受着冬日暖阳,画面感十足。
三、艺术手法
对比衬托:通过严冬的寒冷(酸风搅)与作者内心的无虑、闲适(煎茶筛酒、享受暖阳)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在艰难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的乐观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比喻修辞:把冬日暖阳比作黄绵袄,这种比喻既通俗易懂又十分贴切,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那种包裹全身的舒适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画面感。
黄绵袄子” 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宋代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卷一。
在当时 “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这样的情境描绘得很生动,长时间的雨雪天气后,太阳终于出来了,街坊里的老头老太太们相互呼喊着庆贺,把太阳称作 “黄绵袄子”。
这个成语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以 “黄绵袄子” 这种暖和的衣物来形象地比喻冬日里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的太阳,既贴切又富有生活气息。在文学创作中,使用这个成语能够简洁且形象地传达出冬日暖阳的那种舒适、珍贵之感,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趣味性,就像在之前提到的那首《晴方好?冬》词中,通过运用这个成语典故,营造出了惬意的冬日场景,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享受暖阳的悠然
总体而言,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日闲适生活图,通过对具体场景和活动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在冬日里的悠然心境和对生活的细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