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不出来的孝子

(2019-05-30 11:09:32)
标签:

孩子教育

打骂教育

青春期

烟台心理咨询师

育儿

 

打出来的离家出走,打出来的各种对抗,很多压力覆盖在沟通方式上。我们是父母,不是制裁者,怎么会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采取打的方式面对小孩呢。细想,棍棒底下出什么?你确定是孝子吗?


打不出来的孝子


我问:“你经常打孩子?”

 

家长:“说了不听呀!”

 

我问:“不觉得这种方式有问题?”

 

家长:“这能有什么问题,我们这一代就是打着教育大的,哪个孩子没挨过打?”

 

我问:“这种方式好用吗?”

 

家长:“有时候好用吧……”

 

我问:“那怎么来找我呢?”

 

家长:“唉……孩子离家出走了好几次了。”

 

我问:“那就是不管用了。”

 

家长:“那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一生气就忍不住…”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的原型,但是时代不同了,当今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文化的冲突也日益显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家长如果坚持一成不变,会发生类似离家出走这种难以控制的局面就不奇怪了。

 

打不出来的孝子

有些孩子可以理解各种爱的表达方式。要提醒的是,棍棒是一种教育文化,这种教育文化适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讲“我们那个年代”怎样怎样,孩子们听到这种话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反感和排斥的,他们通常会说“你们那个年代早就过去了!我的正在进行中!”且我们的任务是把孩子引向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过去。

 

什么样的孩子不能打?五类孩子打不得。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挑衅家长和老师,就像一匹长了犄角的小马,即倔强又刺儿头。打骂会徒增逆反情绪,使得亲子关系更僵硬。

 

其次,过于内向的孩子不能打。

内向的孩子多半比较压抑自己,很多的情绪和观点不愿意向外表露,而且内向的人大多比较细腻,内心情感复杂。打骂会导致孩子更加压抑和自我否定,引起自尊心低、价值感不足、社交困难等问题。

 

第三,女儿永远不要打。

女儿的自尊心很容易在巴掌底下消失殆尽,尤其作为父亲。女孩心思多,需要父母从深层次上的理解,才能化解危机。

 

第四,受挫的时候不宜打孩子。

受挫折的时刻最需要关系,暂且不要去评价这件事。大部分家长第一反应是评价这件事,而且怒气难掩。你在释放情绪评价这件事的时候,你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孩子的拔高、思考、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感全部建立在挫折的当下。孩子刚刚受到挫折,心里非常难过,这时父母要给与关怀和宽容,等孩子的受挫情绪过了,再适当引导的效果会比较可观。

 

第五,悲观情绪的孩子不要打。

我见过太多被父母把自尊自爱打得七零八落的孩子,他们内心悲观情结严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或者总觉得自己很倒霉。处事也显得十分消极,总往坏处想。

 

打不出来的孝子

 

简单的说,如果棍棒教育得不到我们要的结果,那就寻找其他方式吧。当今社会,我们都在尝试新的教育理念,例如赏识教育,而8090后的孩子,他们大多在不缺吃不缺穿的物质条件下长大,他们奉行的却是自由主义的散漫生活,即只要我过的自在,钱、社会地位、名声都不重要,我只为自己活着。这已经是当今青少年们的主流心态,家长们需要看清形式再教育,才是理智的。

  

文字:周瑾/微信公众号:xinlixuepindao(心理学频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