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胆子小不敢与人交往怎么办呢?
(2016-05-09 22:02:43)
标签:
宝宝胆小周瑾教育3岁之前 |
分类: 育儿 |
宝宝胆子小不敢与人交往怎么办呢?
文|周瑾
常有妈妈会因为宝宝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而尿湿裤子来咨询,还有像宝宝怕黑所以特别离不开妈妈、害怕老师和比自己个头大一些的同学,甚至还有的宝宝表现很不一致,在家里开朗活泼爱说话,在幼儿园就变得沉默寡言不与其他小朋友玩儿,你的宝宝有这类的表现吗?例如:说话声音很小、见到陌生人会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害怕水或者怕洗澡、听到大一点的声响会受到惊吓?如果遇到这些现象你通常都会怎样处理呢?指责宝宝?还是用讲道理的方式呢?或者有些妈妈会把宝宝置身于害怕的情境中,称其为“锻炼胆量”,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使得宝宝受到更大的刺激,恐惧感更强烈而形成心理烙印,铭刻一辈子。这期我们就来说说,如何面对和妥善处理宝宝的“恐惧”心理。
【宝宝胆小有原因】
隔代教育:最常见的原因是老人带孩子。这种情况在如今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是我们的父母几乎都在五十多岁,60后和50后的人在带小孩?妈妈们可以想象一下:把一个21世纪的孩子初生的前三年时光穿越到了50年代解放初期的心理环境去成长,会是怎样的状况?孩子的成长因为年代的差异而被限制,大多数老人带孩子的方式是“你要听话”的方式。例如“不许动这个啊!”或者“再不吃饭魔鬼就来吃你了!”,在各种“老人化”的思维方式里,宝宝很难不胆小。
惊吓教育:有的妈妈会编造各种奇怪的“故事”来管住调皮的小孩,各种逻辑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来说都是对的,只要是孩子信任的人认真讲的,孩子就会当成真实的去听。如果你是这类家长,那么你可以尽力去回忆一下在你小时候是否被大人们的某个“故事”吓到,而长大后明白过来又觉得很可笑,“我当时竟然相信这种说法?!”所以,惊吓教育的源头大多是在妈妈的童年那里。在信息量过大的今天,惊吓教育的坏处很多,严重的会导致宝宝对整个环境都充满防备,进而成长为“防御型人格”,不信任和焦虑感随时都会伴随着孩子。
应激事件:这类虽不常见,但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遇见过一次或者两次,例如在小区里玩儿的时候,突然一只大狗出现在宝宝面前,狗的体型太大而吓到宝宝;洗澡的时候被冷水激了一下,或者是水迎头倒下来导致的暂时呼吸不畅;被陌生的人突然举高高等都会使得宝宝对类似的场景恐惧而躲避。这种“突发事件”很多,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应激事件。
【胆小不等于懦弱】
在讲述对策之前,有个观点也许需要先来澄清一下:胆小并不等于懦弱。一个看起来胆小的孩子,也可以被评价为“谨慎”、“敏感”、“聪慧”的孩子。在心理学的意义上来看,这类的孩子如果能背妥善的对待,也许更有可能成为优秀和有成就的人,胆小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心理防御功能,就是说孩子为了自我保护而激发了自己本能里的一种“防御状态”,这种状态在成人眼里常常被描述为“胆小”。而在心理学领域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个自小就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启发防御状态的孩子显然更容易生存。
在“胆小”有意义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讨论怎样帮助孩子解除这个“胆小状态”,即自我防御状态的解除方式。
【妥善的处理方式】
我听过的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似乎有这么几种:持续鼓励、锻炼胆量、说服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几种都不是妈妈们最妥善的选择。
首先,隔代教育能克服的当然自己带孩子会更好。如果不能克服,那么在妈妈有时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不要过于限制孩子的行动,更不要恐吓孩子。同时,妈妈如果有时间,尽可能带着宝宝到室外的自然坏境里,让孩子多多接触自然中的各种植物、昆虫、动物和各类天气,回家后再配合相应的绘本将这些自然中的事物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宝宝听,宝宝将会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恐惧感就会越少,就会更喜欢探索各类事物,胆量在好奇心里会被滋养壮大。
惊吓教育直接拿掉,改为演示教育。例如妈妈如果担心宝宝摸电源,那么就可以制作一个PPT一样的小幻灯片,用宝宝熟悉的昆虫或者动物取代宝宝来触摸电源引发触电的结果,来演示给宝宝看,就像看动画片一样,同时别忘了演示正确的做法并引发快乐的结局来结束幻灯片。有的妈妈只是为了让宝宝早点睡觉或者多吃饭,才编故事吓唬宝宝,是不可取的,切莫因小失大伤了孩子的安全感。
应激事件里,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突发事件所致的回避行为,最大的忌讳就是生拉硬拽的把宝宝推出去!这是非常可怕的教育行为。因为在自我防御状态下,硬是让宝宝靠近他认为的危险,会激发出“过度防御”,导致的心理伤害很可能是终身无法愈合的。例如妈妈们常常把躲在身后怯生生的宝宝,硬是推到陌生人跟前逼迫着说“阿姨好”、“谢谢阿姨”、“对不起”之类的话。
这种情况首先妈妈要转身抱抱宝宝,并尽可能的让宝宝先在妈妈的安抚下放松下来;第二步是模仿,妈妈主动扮演宝宝的角色用童声对阿姨说“谢谢阿姨”;第三步是看向宝宝,微笑着用轻松愉悦的方式对宝宝说“我们要说谢谢阿姨”;如果宝宝不愿意做就到此为止不要强求,只要妈妈用轻松愉悦有耐心的情绪经常重复这三步,宝宝的安全感自然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