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注意:教育小孩儿要顾其面子

(2016-05-02 18:40:24)
标签:

育儿

家教

教养

心理

周瑾

分类: 育儿

开篇讲两个案例故事:

    故事一:

    一位貌似温柔的妈妈,进门开始一直在微笑,说话的时候眼睛总要撇着孩子的脸色说,谈到孩子的问题,妈妈就像犯了错误一样很不好意思的扭捏着问孩子可不可以说。我在一旁观察,这个小孩可不领情,一脸的不屑和高傲,时不时的一皱眉头,妈妈就像惊弓之鸟般不言语了,转而对我眨眨眼,意思是说不得。

    故事二:

    孩子小小的年龄竟有明显的黑眼圈,脸色发黄,敏感谨慎的神色。我问她问题,她要先看看妈妈的表情再说,一旦妈妈有不同的说法,她就立即停住不说了,问她,她会立即点头说妈妈说的是对的。我问妈妈女儿似乎对她百依百顺很听话的样子,妈妈却立即翻脸,把女儿的错事一股脑的翻了个遍,说到咬牙切齿的时候,还不忘来几句狠话责骂。小女孩的头再也抬不起来了。

    故事分析:

    第一个妈妈很温柔,处处给孩子留着面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似乎符合了当前西式教育的良法,却失去了孩子的尊重。这种退让显然是过头了,把家长的姿态放得过低,就会被孩子践踏,失去家长的教育力。

    第二个妈妈很权威,孩子处处小心谨慎的言行显示出对妈妈的忌惮,这种教育关系属于强权教育,太忽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虽然有古话说“堂前教子”,似乎教育孩子就得在大庭广众之下才能有强效!所以无所不用其极的,用孩子的话说“根本不把我当人看。”强权教育下,孩子性格极端,过于自卑或敏感,无论将来前途如何,容易紧张焦虑的性格总让孩子很难受。那么究竟怎样教育才恰到好处呢?

   “堂前教子”为姿态:

古话说“堂前教子”,更有古言“七不则”: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内容通俗易懂,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好其中分寸。

例如堂前教子,说的是教育子女的姿态,要公正和严肃,不能因为好面子有错也藏着掖着。这是教育子女的态度,而有的父母理解为当众责骂,有多难听就多难听,让孩子就此长记性,这种做法是不妥的。教育子女不仅要严格公正,更要懂得分寸,即便是堂前教子也要知道孩子的底线在哪里,尊重孩子的尊严底线,点到为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要提及一件让孩子不舒服的事情,我尚且要说半句留半句,查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表示他已经明白我要说的内容,我会留出余地给孩子,听听他接下来要表达些什么。“堂前”就是当着众人的面,在“众人”的环境里教育孩子,却没叫你不留颜面和余地的斥责孩子。

“七不责”为原则:

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要参照“七不责”,七不责的重点不是教育姿态,而是“如何责”。换句话说,首先要明确姿态,第二步是懂得用这个姿态如何行为,就是“责”的内容。七不责首条讲的就是对众不责,这与堂前教子的姿态并没有冲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留颜面,这是家长在向孩子表达尊重,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脸面和尊严。父母给予了尊重,在合适的教育姿态下,而不是包庇孩子的错处,希望家长们努力鉴别。

有三条需要强调指出:

1.     不挖苦不讽刺。语言是教育的主要方式,口不择言不是教育。

2.     重视孩子隐私。有些妈妈把孩子的私事说给亲戚朋友听,以为小孩子没什么隐私,结果孩子逐渐的失去对妈妈的信任,不再说心里话了。You

3.     慎用舆论压力。孩子不听话,就喊来七大姑八大姨举手投票一致指责,给孩子形成了负面的人际环境,小事会让孩子没面子记恨家长,大事则很可能覆水难收破罐子破摔。家长懂得有些事可以用舆论的压力处理,有些则要估计孩子的人际环境,关起门来想办法。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心理学重视孩子的内心的高自尊,所谓高自尊通俗的解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评价”,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不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从心理发展来说,正是孩子从小最依赖的人或者最崇拜的人给予了孩子认识自己和看待自己的内容反馈形成。也就是说,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镜子,家长也是孩子照出自己的镜子。从父母是否对自己表达喜欢,是否对自己予以认可,是否能够珍重孩子的尊严等等方面,逐渐内化为自己对自身的印象的整体评价,且很难更改。“客体关系”里,父母给予了什么,孩子就极大可能成为什么。

因此,给孩子留面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父母秉持严厉公正的姿态,遵循七不责的原则,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教育。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zhoujinlaoshi 及 心理有术(xlyst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