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教育小孩儿要顾其面子
(2016-05-02 18:40:24)
标签:
育儿家教教养心理周瑾 |
分类: 育儿 |
开篇讲两个案例故事:
古话说“堂前教子”,更有古言“七不则”: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内容通俗易懂,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好其中分寸。
例如堂前教子,说的是教育子女的姿态,要公正和严肃,不能因为好面子有错也藏着掖着。这是教育子女的态度,而有的父母理解为当众责骂,有多难听就多难听,让孩子就此长记性,这种做法是不妥的。教育子女不仅要严格公正,更要懂得分寸,即便是堂前教子也要知道孩子的底线在哪里,尊重孩子的尊严底线,点到为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要提及一件让孩子不舒服的事情,我尚且要说半句留半句,查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表示他已经明白我要说的内容,我会留出余地给孩子,听听他接下来要表达些什么。“堂前”就是当着众人的面,在“众人”的环境里教育孩子,却没叫你不留颜面和余地的斥责孩子。
“七不责”为原则:
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要参照“七不责”,七不责的重点不是教育姿态,而是“如何责”。换句话说,首先要明确姿态,第二步是懂得用这个姿态如何行为,就是“责”的内容。七不责首条讲的就是对众不责,这与堂前教子的姿态并没有冲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留颜面,这是家长在向孩子表达尊重,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脸面和尊严。父母给予了尊重,在合适的教育姿态下,而不是包庇孩子的错处,希望家长们努力鉴别。
有三条需要强调指出:
1.
2.
3.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心理学重视孩子的内心的高自尊,所谓高自尊通俗的解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评价”,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不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从心理发展来说,正是孩子从小最依赖的人或者最崇拜的人给予了孩子认识自己和看待自己的内容反馈形成。也就是说,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镜子,家长也是孩子照出自己的镜子。从父母是否对自己表达喜欢,是否对自己予以认可,是否能够珍重孩子的尊严等等方面,逐渐内化为自己对自身的印象的整体评价,且很难更改。“客体关系”里,父母给予了什么,孩子就极大可能成为什么。
因此,给孩子留面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父母秉持严厉公正的姿态,遵循七不责的原则,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教育。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zhoujinlaoshi 及 心理有术(xly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