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在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2016-04-23 09:25:47)
标签:
教育育儿心理 |
分类: 育儿 |
在艺术中,我们好像一直很迷信于一条:“童子功”好像只有打小练起才会根正苗红。但事实上,大家都将这个问题只看了一个表面。其实,正是因为很多根正苗红的孩子的家庭本身,父母都有这样的潜质或者本身就是在艺术上很有造诣的人,才会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但真正能够让这些孩子爬上巅峰的,不是童子功,而是家里时时刻刻存在的气氛。所以,童子功对于未来成为艺术家或者有艺术细胞的作用没有那么大。这一点我也可以举两个反例,我们绝大多数人从小学语文吧,但能够正真成为懂得欣赏文学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原因也是如此。
那好,话再说回来,学龄前学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1、是感受的练习。
和孩子需要做的众多成长中的锻炼一样,感受感知的能力的强弱也是要训练的,这个年龄段表达的能力还是有限,绝大多数情况下还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输出(所谓的创意美术这种,我就呵呵了,给孩子有个手指的练习是不错,但说孩子真的那种乱涂乱画,很难说是表达,往往还是和老师的模仿,特别是当作业交上来看着都差不多
的时候),但是好的艺术学习是帮助孩子更好的输入。作为艺术家对于很多东西的感触是非常敏锐的,而这种敏锐的感觉是从小慢慢的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到高中大学开始也不晚)。而且这样的训练也的确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也是有所助益的。同样日常生活的练习也倒过来会促进这种感知能力。(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可以半路出道的缘故,其实虽然没有直接在艺术上发展,但这样的人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工作也同样提高了感知和感受力。)
2、另一种语言的把握。
这一点才是儿童学艺术的价值所在,其实艺术和语言一样,需要输入(观察,感知),理解(思考,分类),整合(分析,再创造)和输出(技法),而这一过程和语言一样,是需要高度复杂的思维和行为整合的。而在这方面的练习能够更多维度的促进孩子的感知,思维和表达。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语言中,去描述一个大象,是怎样的?那如果拿一个声音来描述一个大象呢?那如果之用线条来描述大象呢?那如果用一个颜色来描述大象呢?如果拿一个材料来描述大象呢?如果拿一种味道来描述大象呢?
当我们用越来越复杂的方式来回答这组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艺术语言的能力就发展了。而比起文字的语言来说,孩子对于这种多元化的表达会更会激发其“人生技能树”的多元化发展。
3、情感的输出和获得。
这一点挺有意思,孩子可能不能够具体的将自己的输入准确的传递给他人,但她们的确可以做到将自己的情绪给输出,同时,当我们作为父母看到她的发展的愉悦的时候,我们的积极情绪和鼓励认可也可以让孩子二次感受到愉悦,这也是有了一些艺术本身的一个作者和观众的互动的雏形。
作者:Zack西西爸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