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自闭症儿童能否靠家庭训练治愈
(2016-04-20 09:18:00)
标签:
育儿心理自闭症 |
家庭干预确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目前来看难度有三:
1.
我初期和家长咨询时常发生类似对话:
“李老师我想给孩子即可最好的干预,不想耽误他的时间,我该怎么做呢?”
“哦 这样先去XX做一个评测或者诊断,国内比较好的机构是XX XX XX。同时自己还要听课学习,目前来看这样效率会相对高一些。”
“可是我要XXX 不能XXX啊.....bulabula”
比如有一些机构的创办起初就是特殊儿童的家长,足够多的资源就可以给自己孩子创造一个比较靠谱的干预结果。但是残酷的是 重要的是你拥有多少资源,其次才是愿意投入多少。
问题其实在我,因为我并不了解家长的能力以及资源,我给出的建议并不符合家长的实际情况。我所谓的“最好”和家长能承受的“最好”不是一回事。
要获得最好的干预家庭情况不能差,因为这一项投入巨大的工作。
以09年-10年为例。有外地家长到杭州机构来上课,当时机构收费是3500/月。衣食住行所有都包含是肯定是不低于10W每年的,这个费用是逐年上涨而且是非常基础的。
2.专业知识(时间和智商)
就是很多人第一反应的专业知识的问题,这着实是一大难点,当然了这个难度与家长的文化及智商水平的增加而递减。对家长而言相关知识分为两部分。
具备普遍性的大框架的量表和课题链(比如ABA流程 量表之类的)
筛选出适合自己孩子的课题,在不了解孩子状况的前提下很容易乱教。因为课题难度不合适很容易什么作用都起不到,因为道路不对努力白费。
3.感情因素
之前说的那还不是最麻烦的问题,最诡吊的就是这一点了。
最麻烦是家长对孩子有超乎常人的感情因素,他们很难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非常容易把缺点和优点都放大,很少客观。
我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我家孩子有时候也挺聪明的呢”。比如3岁认识很多字这种,这种情况聪明吗?还真不怎么样,因为认字是图案初级认知,只能说明这个3岁的孩子能完成1岁多的认知。
这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很难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课题来教什么,比如就很容易选择和孩子讲故事这种在我们看来难度非常高的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