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冗长的文章:哈佛,幸福感的分析选修课。

标签:
幸福心理学心理咨询周瑾文化 |
分类: 好情商,好EQ |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真的没有多少个人是自己感到幸福的!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负累每秒钟都在增加着,各种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痛苦与不幸是一个不断沉积的量的积累,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起点都有过一段忧伤的记忆!偏偏过往的伤痛又不能以今时今日的快乐来消泯,它只能被掩饰压抑在了潜意识沉重的心灵印痕里。人们普遍地缺少幸福感说明了人们普遍地缺少了博爱与慈善精神。正是因为人们都不能通过给予别人帮助来体验别人的不幸;通过给予别人幸福来体验人间真情;通过捐赠和扶持来体验幸福,所以人们虽都占有着别人眼里看得见的幸福,但却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便是一个世上已最为幸福了的人。幸福从来都不是靠占有产生的,世人普遍地把占有幸福误解为了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占有了幸福而不把幸福让别人同时去拥有,幸福也不会长存,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永远不会有幸福。”
“……我们要正确地去体验幸福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是为了体验幸福,但不是仅体验自己之幸福,多体验一下别人的幸福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受着别人给予的幸福是体验别人幸福的一种方式,而给予别人幸福才可真正体验到别人的幸福。
人之生开始是父母给予自己生命的幸福,再而是国家与社会给予自己生存的幸福,最后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生活理想的幸福。而在人之一生过程中,别人又曾给予了自己多少的呵护与帮助、关怀与疼爱的幸福!没有一个人可以不需要别人存在而独存,没有一个人从不曾接受过别人给予的幸福。不要只想着曾在自己失意苦恼,陷于生死边缘线时救助过自己的那个人所给予的幸福体验,要知道——如果没有更多的人在理解支持着你,你也不可能最终发奋图强获得事业成功;不要只想着年轻时曾使你一度陷于爱情痛苦之中,甚至差点儿为之自杀的恋人,而如果没有另外的爱人给予了你真正伟大的爱,你是永远不会拥有真正幸福的!人间真情感动下的体验才可找到幸福。亲情、友情、爱情,那个人不懂得去体验人间真情,那么他便有注定不会有幸福的人生。
总有些人体验别人的幸福不是通过体验别人得到的幸福所产生的快乐来实现自己获得对人生之幸福的体验。而他们却是去体验别人失去幸福所产生的苦难来实现自己对人生之幸福的体验,不是给予别人幸福,而是谋夺别人的幸福。
别人的幸福是否可以抢来作为自己的幸福呢?如果幸福仅是金钱,或许可在市场中通用,又如果幸福仅是种快乐,或者可掠夺他人的幸福达成自己快乐。重要的是:幸福不是金钱,也不由快乐产生。以掠夺他人的幸福来作为自己幸福的人正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儿!
童年时的幸福感受是对父母的依赖,没有小孩子会认为自己离开父母才会获得幸福!除非他的父母只是给予他痛苦的生活。但是即使这样!他所要追求的幸福也是要去寻找真正能给予他关爱的另一个家庭模式下的生活,而不会抛开家庭意识!
然而大汉天子所语:“所有的潜意识都仅是被压抑收止了,而意识不断流!”
可惜我们在追求这些社会性的幸福所求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失去爱情的幸福、家庭的幸福、信仰的幸福……于是人们虽然占满了功名和财利却并不感到自己便占有了幸福!因为每一个人的幸福都残缺不全,甚至是支离破碎!
于是当一个人已经快走向墓穴了时,他的幸福观便是要无悔自己的过去!因为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悔恨了!如果要让一个人能幸福地安息死去,在他死之前便一定要使他明白:“我这一生是个幸福的人生!”也许这便是我提出幸福心理学的意义吧!
所以说幸福心理学还具有更现实的内容,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你不应该教导幼儿脱离父母去独立生活!在他还小的时候,我们给予他的幸福观是要求他更去依赖亲人!总有愚蠢的父母以为要求幼童自小便开始学会独立是为了他以后能幸福,却不知他以后的幸福追求便是要寻找回幼年时遗失的关爱!而当一个人已经开始走向叛逆了时,我们应该知道给予他自由和理解才是他的幸福!
本-沙哈尔也许从来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只呆在哈佛大学里教那些自己不感到幸福的幸福者!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