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分类本草园(46)-木槿(芙蓉)属
标签:
杂谈 |
分类: 顺子百草园 |
顺子分类本草园(46)-木槿(芙蓉)属
木槿(芙蓉)属植物全世界共有200种,中国有24种16变种,京冀晋有8种3变种,《中药大辞典》收载6种入药,本园收录6种,即:木槿,朱槿,草芙蓉,野西瓜苗,黄槿,湿地木槿。
药用分类
(1)清热解毒;
(2)化痰止咳;
(3)利湿消肿;
(4)杀虫止痒;
(5)散结消痈。
漫话别说
(1)木槿属入药植物不多,主要是木槿,原来以为主要是个治皮肤病的外用药,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吓一跳,是如此好的一个清热解毒药,《台湾药用植物志》说得很概括, 为“消炎剂、解毒药、解热剂”。而且,很易得,值得重视。
(2)木槿属植物主要是观赏花卉,能不药用就不要用。
(3)通过复习,搞清了“秋葵”与“红秋葵”不是同一属的特征。中科院把“红秋葵”叫作“湿地木槿”是个好主意,既可与同属的“旱地木槿”相对应,又避免了与秋葵属植物的混淆。
附录集汇 :《中药大辞典》上的有关资料,药名后的数字,为《中药大辞典》中的药序号。
木槿花0734:首见于《日华子》;甘、苦,凉;入脾、肺、肝经;能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治肠风泻血、赤白痢疾、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木槿子(木槿的果实)0731:首见于《本草纲目》;甘,寒;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痛,解毒;治咳喘痰多、支气管炎、偏正头痛、黄水疮、湿疹。
木槿叶0732:首见于《履巉岩本草》;苦,寒;能清热解毒,治赤白痢疾、肠风、痈肿疮毒。
木槿皮(木槿的茎皮或根皮)0733:首见于《本草纲目》;甘、苦,微寒;入大肠、肝、脾经;能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治湿热泻痢、肠风泻血、脱肛、痔疮、赤白带下、阴疽滴虫、皮肤疥癣、阴囊湿疹。
木槿根0735:首见于《本草纲目》;甘、凉;能清热解毒;治肠风泻血、痢疾、肺痈、肠痈、痔疮肿痛、赤白带下、疥癣、肺结核。
扶桑花(即“朱槿”)2325:首见于《本草纲目》;甘
,寒;能清肺,凉血,利湿,解毒;治肺热咳嗽、咯血、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扶桑叶2324:首见于《本草纲目》;甘、平;能清热利湿,解毒;治白带、淋证、疔疮肿毒、痄腮、乳痈、淋巴结炎。
扶桑根2326:首见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甘,平;能调经,利湿,解毒;治月经不调、崩漏、白带、白浊、痈疮肿毒、尿路感染、急性结膜炎。
野西瓜苗(全草或根入药)4499:首见于《救荒本草》;“甘,寒。”能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治咽喉肿痛、咳嗽、泻痢、疮毒、烫伤。
野西瓜苗子(以种子入药)4520:首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平;能润肺止咳,补肾;治肺结核咳嗽、肾虚头晕耳鸣耳聋。
芙蓉花(木芙蓉的花)2166:首见于《滇南本草》;辛、微苦,凉;入肺、心、肝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肺热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崩漏、白带、腹泻、腹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
芙蓉叶2165:首见于《滇南本草》;辛、微苦,凉;入肺、肝经;能清肺凉血,解毒消肿;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疽肿毒、恶疮、缠身蛇丹、脓疱疮、肾盂肾炎、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芙蓉根2167:首见于《滇南本草图说》;辛、微苦,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痈肿初起、臁疮、目赤肿痛、肺痈、咳喘、赤白痢疾、妇人白带、肾盂肾炎。
黄槿(叶、树皮或花入药)4209:首见于《广西本草选编》;甘、淡,微寒;入肺经;“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木薯中毒、疮疖肿毒。
狗头芙蓉(台湾芙蓉的根或茎)3036:首见于《台湾药用植物志》;“味微辛,性平。”“为外科之消炎剂、解毒药、解热剂。治关节炎,取根煎水服。”“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痈疽肿毒、大小痰疽恶疮。消肿排脓止痛,能治破气、风伤之久咳嗽、乳痈、虎头飞阳、肺痈、湿性肋膜炎、 脓胸、牙痛。”
前一篇:顺子分类本草园(45)-蛇葡萄属
后一篇:顺子分类本草园(47)-金丝桃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