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分类本草园(31)-委陵菜属

标签:
杂谈 |
分类: 顺子百草园 |
顺子分类本草园(31)-委陵菜属
委陵菜属植物全世界共有200多种,中国有80种,京冀晋有24种8变种, 《中药大辞典》收载12种入药,本园收录10种,即:委陵菜、翻白草、二裂委陵菜、朝天委陵菜、蕨麻、匍枝委陵菜、皱叶委陵菜、莓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金露梅。
药用分类
(1)清热解毒;
(2)凉血止血;
(3)收敛止泻;
(4)健脾补肾。
漫话别说
(1)委陵菜属是蔷薇科中入药最多的一个属,而且基本上 是药用,叫“菜”不当菜吃。只有“蕨麻”是例外,在西北地区是熬稀饭必放之物,号称“人参果”,说《西游记》上的人参果就指它。至于有无“健脾补肾”的作用,据我多年的实践,只能是打问号。
(2)委陵菜属的药用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一类是益气健脾,补肾滋阴;前者是用根,后者是用全草,以蕨麻最有代表性。推而广之,整属皆可如此对待。如翻白草是有肥厚纺锤状肉质根的,故又名“鸡腿儿”“天藕儿”;莓叶委陵菜也是有块根的,这些都应有类似蕨麻的作用。
(3)《中药大辞典》说“蕨麻”首见于《西藏常用中草药》,实际上,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上就有,其中有“延寿果”一条,引《仁恕堂笔记》曰:“张掖河西地有草根一种,形如黄连,盘根屈曲,有若缺然。边人取之,实笾豆用之,供馈遗,名曰延寿果,俗又称鹿跑草,其味甚甜。”此正是指的蕨麻。
附录集汇 :《中药大辞典》上的有关资料,药名后的数字,为《中药大辞典》中的药序号。
委陵菜(带根全草入药)2876:首见于《救荒本草》;苦,寒;能凉血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休息痢、阿米巴痢、咳嗽、吐血、便血、崩漏、痔疮出血、带下、瘰疬、疮疖肿毒。
翻白草 (带根全草入药)5908:首见于《救荒本草》;甘、微苦,平;入肝、胃、大肠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肺热咳喘、泻痢、疟疾、咳血、吐血、便血、崩漏、痈肿疮毒、瘰疬结核。
鸡冠草(二裂委陵菜因病态枝条缩短、叶片卷曲而变成紫红色,形如鸡冠花样疣状物的红色全草)2501:首见于《宁夏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微寒;能凉血,止血,解毒;治崩漏、产后出血、痢疾、痔疮。
地蜂子(三叶 委陵菜与中华三叶委陵菜的根及全草)1698:首见于《贵州民间药物》;苦、涩,微寒;能清热解毒,止血,止痛;治痢疾、肠炎、发热、痈肿疔疮、烧烫伤、口舌生疮、骨髓炎、骨结核、瘰疬、痔疮、毒蛇咬伤、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胃痛出血、牙痛、胸骨痛、腰痛、痛经、跌打损伤、咳喘、虚弱咳嗽盗汗。
管仲(西南委陵菜的根及带根全草)5544:首见于《滇南本草》;苦、涩,寒;入胃、肺、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涩肠止泻,凉血止血;治赤白下痢、肠炎腹泻、肠风下血、肺痨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带下、外伤出血、疔疮、烫烧伤。
蛇含(蛇含委陵菜的带根全草)4544: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苦、平,微寒;入肝、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止咳;治高热惊风、疟疾、肺热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痢疾、目赤肿痛、疮疖肿疮、风湿麻木。
多裂 委陵菜(以带根全草入药)1933:首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肃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寒。”“止血,杀虫,利湿热。主治外伤出血、崩漏、肝炎及蛲虫病。”
朝天委陵菜(以全草入药)4908:首见于《河北中草药》;甘、酸,寒;能凉血止血,收敛止泻,滋阴益肾。治吐血,尿血、便血、血痢、泄泻、须发早白、牙齿不固。
金老梅叶(金露梅的叶)2942:首见于《内蒙古中草药》;微甘、平;能清暑,健胃,调经;治暑热眩晕、食滞纳呆、月经不调。
金老梅花2943:首见于《内蒙古中草药》; 苦,凉;能健脾化湿;治消化不良、浮肿、赤白带下、乳痈。
金老梅枝2944:首见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枝做收敛剂,用于治疗腹泻和痢疾。”
金老梅根2945: 首见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浸剂治子宫出血;为含漱剂治疗口腔炎及喉炎。浸剂和煮剂对肺结核有效。”
蕨麻(又名“鹅绒 委陵菜”,块根入药)5623:首见于《西藏常用中草药》;甘、微苦,寒;能补气健脾,生津止渴;治病后血虚、营养不良、水肿、脾虚泄泻、风湿痹痛。
蕨麻草(全草入药) 5624:首见于《西藏常用中草药》;甘、苦,凉;能凉血止血,解毒利湿;治各种出血、痢疾、泄泻、疮疡疖肿。
雉子莚(莓叶委陵菜的全草)5367:首见于《陕西草药》;《全国中草药汇编》云:“甘,温。”“益中气,补阴虚,止血。主治疝气及干血痨。”
雉子莚根5368:首见于《中草药通讯》;能止血;治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产后出血及避孕药引起的出血。
前一篇:顺子分类本草园(30)-绣球属
后一篇:顺子分类本草园(32)-悬钩子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