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2022-05-12 14:46:40)
标签:

杂谈

分类: 顺子百草园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杨属植物全世界共有100多种,中国有62种,京冀晋有14种,《中药大辞典》收载有9种入药,本园收录其中的6种,即毛白杨、加拿大杨、银白杨、钻天杨、响叶杨和胡杨。柳属植物全世界共有500多种,中国有259种,22变种,33变型,京冀晋有18种,4变种,《中药大辞典》收载有5种入药,本园收录其中的2种,即垂柳与旱柳。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毛白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毛白杨,嫩叶有密厚白毛,故名“毛白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毛白杨,花序为下垂的柔夷花序。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毛白杨,显示毛茸茸状态。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毛白杨,树杆的“菱形皮孔”,为其特征之一。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加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加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加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银白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银白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银白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钻天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钻天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响叶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响叶杨,其叶缘有内卷的锯齿,微风吹来,锯齿状叶缘互相碰撞撕扯,发出特别的响声,故名“响叶杨”。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胡杨,摄于奥森公园北园。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胡杨,树叶多形,有如一般杨树的圆形叶,也有如柳叶的披针形。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胡杨,摄于新疆喀纳斯湖地区。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垂柳,摄于北京《柳荫公园》。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垂柳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旱柳

顺子分类本草园(9)-杨属与柳属
旱柳

      药用分类
      (1)清热;
      (2)解毒;
      (3)止痛。

      
      漫话别说
      (1)李时珍说:“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如果以阴阳类分,杨则为“阳”,柳则为“阴”。但阳离开阴就不成为阳,阴离开阳也不成为阴,故本园杨柳并论。而且奇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杨树为阳,枝条直挺为阳,但其花序下垂,为阳中有阴;杨树有顶芽为阳,但冬芽鳞片多为阴,也为阳中有阴。柳树亦然,枝条柔弱下垂为阴,但花序直立,为阴中有阳;柳树无顶芽为阴,但冬芽鳞片为1枚,亦为阴中有阳。更绝的是杨柳科分3属,杨属、柳属和钻天柳属,如果杨属为阳、柳属为阴的话,钻天柳正好是个中间状态,总体像柳,但树形钻天直立,雄花序下垂,又颇似杨,这正是《道德经》中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杨树与柳树,在现代临床上实际用的地方不多,但它在中药史上意义重大,西药的“水杨酸”就是从柳树皮中提纯出来的,所以“水杨酸”又叫“柳酸”。平时常爱说“杨柳”“杨柳”,但从中药历代文献看,柳树比杨树用得更多。
      (3)杨柳入药,功效甚多,但总体来看,就是“解热止痛”范围。
      (4)西药“水杨酸”问世以来,似乎杨树、柳树入药已成了过时的东西,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西药功效显著,但副作用大,是否纯天然中药还有发挥“余热”的地方?


      附录资料:《中药大辞典》中杨属与柳属中药的资料汇集:(中药名后的数字,为原书中的药物序号)

毛白杨(树皮、嫩枝入药0906:首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苦、甘、寒;能清热利湿:治赤白痢疾、淋浊白带、急性肝炎、支气管炎、肺炎、蛔虫病、习惯性便秘。

杨树花(毛白杨、加拿大杨等杨属)2292:首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化湿止痢;治细菌性痢疾、肠炎。

响叶杨(根皮、树皮或叶入药3484;首见于《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性味苦平;入肝、脾经;能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治风湿痹痛、四肢不遂、龋齿疼痛、损伤瘀血肿痛。

银白杨4591;首见于《安徽中草药》;能止咳平喘,清热化痰;治慢性气管炎。

白杨树皮山杨1515;首见于《新修本草》;性味苦寒;能祛风活血,清热利湿,驱虫;治风癣、脚气、扑损瘀血、痢疾、肺热咳嗽、口疮、牙痛、小便淋沥、蛔虫病。

白杨叶(山杨)1453:首见于《本草纲目》;性味苦,寒;能祛风止痛,解毒敛疮;治龋齿疼痛、骨疽、臁疮。

白杨枝(山杨)1454:首见于《本草纲目》;性味苦、寒;《本草纲目》:“消腹痛,治吻疮。”

白杨树根皮(山杨)1548:首见于《四川中药志》;性味苦,平;能清热,止咳,利湿,驱虫;治肺热咳喘、淋浊、白带、妊娠下痢、蛔虫病。

钻天杨(树皮入药3879:首见于《青海省中草药野外辨认手册》;性味苦寒;能凉血解毒,祛风除湿。

箭杆杨(树皮或叶入药5707:首见于《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性味寒;能祛风除湿,凉血解毒;治风湿痹痛、脚气肿痛、肝炎、痢疾、烧烫伤、疥癣秃疮。

小青杨(树皮入药)0503:首见于《吉林中草药》;性味苦寒;外用能解毒;治顽癣疮毒。

胡杨(胡桐树脂在土中产物)3245:首见于《新修本草》;性味苦、咸、寒;入肺、胃经;能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治咽喉肿痛、齿痛、牙痛、中耳炎、瘰疬、胃痛


柳枝垂柳3372:首见于《本草拾遗》;性味苦寒;入胃、肝经;能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

柳叶(垂柳)3369: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寒;入肺、肾、心经;能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治咳喘、热淋、石淋、白浊、高血压病、痈疽肿毒、烫火伤、关节肿痛、牙痛、痧疹、皮肤瘙痒。

柳花(花序入药)3370: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寒;能祛风利湿,止血散瘀;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经闭、疮疥、齿痛。

柳根(根及须状根入药)3373:首见于《本草图经》;性味苦寒;,能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泻火解毒;治淋证、白浊、水肿、黄疸、痢疾、白带、风湿疼痛、黄水疮、牙痛、烫伤、乳痈。

柳白皮(垂柳树皮或根皮入药)3377:首见于《本草纲目》;性味苦寒;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白带、乳痈、疔疮、牙痛、烫火伤。

柳絮(垂柳带毛种子入药)3375: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性凉;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治吐血、创伤出血、痈疽、恶疮。

柳屑(垂柳树中的蛀屑入药)3374:首见于《新修本草》;主治瘙痒瘾疹。

旱柳(嫩叶、枝或树皮入药)2339:首见于《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性味苦寒;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痛;治黄疸、急性膀胱炎、小便不利、关节炎、黄水疮、疮毒、牙痛。

白柳(枝叶或芽入药1421:首见于《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性味苦寒;能清湿热,祛风湿;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黄疸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

水杨根红皮柳的根入药1122:首见于《本草纲目》;性味苦平;能解毒,消肿定痛;治乳痈、金疮。

柳(柳的枝叶、树皮或须根入药2419:首见于《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味辛、苦、微寒;能祛风清热,散瘀止痛;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疮疖痈肿、腰扭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