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李济”的故事

(2016-01-08 05:31:58)
标签:

陈李济

全球最长寿药厂

杏和堂

百年陈皮

杂谈

分类: 生活偶拾

   2010年12月,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特种邮票《中医药堂》,“陈李济”作为南药代表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雷允上一同入选榜单。2015年12月25日,有机会来到“陈李济”,听听他们的故事。

 

“陈李济”的故事
  “陈李济”,不是一般人想的一个人名,爹姓“陈”,娘姓“李”,名叫“济”,而是两个人,“陈体全”与“李升佐”合作办药堂的故事。下面就一边看“博物馆”的展品,一边听故事。


“陈李济”的故事
  (《陈李济博物馆》,质朴大方,是东南亚游客常来参观之处。)


“陈李济”的故事
  (陈李济,以生产、销售中成药,特别是蜡丸工艺中成药著名,如常用的“苏合香丸”就出于该堂之手,所以《陈李济博物馆》就主要是以蜡像的形式,展示中成药的制作过程。这是挑入的药材。)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0岁末,广东南海县商人陈体全,外出收得货银乘船返回广州,匆忙中,将货银丢失在了船上,万分着急。
“陈李济”的故事
  (药材需要按规矩进行筛选、炮炙。)

  当时与陈体全同时乘船的还有一个人,叫李升佐,他是一位医生。陈老板的银钱正好叫李医生捡到了。李医生捡到钱后,并没有见利忘义,心想丢钱人一定着急得很,就在码头等候丢钱人的返回。
“陈李济”的故事
  (还有一些药材需要炒炸。)

 

  功夫不负有情人,陈老板还真叫李医生给等回来了。陈老板为李医生的拾金不昧精神所感动,就要拿出一部分银两酬谢李医生。
“陈李济”的故事
  (这是广东最盛行的凉茶。)

 

  李医生坚辞不受,认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陈老板一时也无可奈何,但心里觉得甚是过意不去。
“陈李济”的故事
  (做蜜丸最重要的就是炼蜜。炼蜜讲究“滴水成珠”,当把正炼的蜜滴到冷水中,成“珠”时就是正好。老师傅是不需要这么麻烦的,只要看一下蜜“泡”的大小或颜色就行了。)

 

  李医生在广州省城大南门己未牌坊处(现在的北京路)开有一处中草药店,过了两天,陈老板拿着丢失的银钱出现在李医生的店中。陈老板说,你不要酬报我理解,但我想拿出遗金的一半投资你的中草药店。李医生知道这是变相酬劳,仍不相允。
“陈李济”的故事
  (这是制作蜡丸。工序很复杂。)

 

  陈李俩人推让许久,李医生看陈老板实在是诚心诚意,也就答应了。合伙文书曰:“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药店的名字叫作《陈李济》,意为“陈李合作,同心济世”之意。另外还做了一条规定,陈李两家世代决不连姻,因为两家抗风险的压力总比一家大得多。

  “陈李济”,一个完美而令人深思的故事。
“陈李济”的故事
  陈李合资后,以济世为办厂宗旨,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有一次,同治皇帝偶患感冒,腹痛、吐泻不止,御医合议,建议试服陈李济出品的“追风苏合丸”,果然奏效。皇上大喜,遂钦赐“杏和堂”三字为封号。

  杏和堂也与北京的同仁堂一样,有自己的企业古训,同仁堂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杏和堂是“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所谓“火兼文武”指的是火候的重要性,而“药辨君臣”强调的则是中药配伍的准确性。2010年,陈李济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全球最长寿药厂”。


“陈李济”的故事
  博物馆中,挂有一幅“中华药业老字号全国分布图”,这正是我社出版的《中国药业史》中的一份资料,作者是四川中药学校的唐廷猷先生,责任编辑是出版社的薛军女士,导游对作者与编辑表示十分感谢,我也为此而感到骄傲。


“陈李济”的故事
  百年陈皮——“陈李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俗话说:“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这不是夸张,据厂长说,这些陈皮,已收藏有百年之久,其价值已超过黄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29、西洋参
后一篇:330、五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