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药王山孙思邈故居

标签:
孙思邈药王山北洞南庵铜川 |
分类: 名医故居 |
中医药文化,是由历朝历代的中医药代表人物一环环组成的,黄帝,岐伯,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孙思邈,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吴又可,叶天士,等等,其中,缺了孙思邈,就成了缺胳臂缺腿的中医文化。十年前,我曾亲自开车到陕西拜访过药王山孙思邈故居,16日,又有机会再访药王山孙思邈,十分高兴,天气预报有大风降温,我都做了充分的防寒准备,谁知到了药王山上,晴空万里,一丝风没有,大家都说是药王显灵,还真不得不信。
药王山山门。这是一座仿古建筑,歇山顶砖木混凝土结构,三间四柱,重檐彩枋,显得巍峨气魄。
透过检票口看药王山,松柏参插,古典庄重。
“大医精诚”四字真言,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石大医。这是一尊八棱石柱,类似经幢。上面刻有许多简单实用的治病单方和验方。据说,这是孙思邈为了解百姓看病之难,特意将自己总结的最有效的验方刻在石柱上,竖在路边,供患者传抄使用。这一方法救治了无数病人,起到了医生的作用,因此,人们称它为“石大医”。
药王山上,这样的灯箱有不知道多少个,每个上面都载有一首《海上方》,这是药王山管理委员会的创举,等于是“石大医”的现代版,我把它叫“灯大医”。
法水神井。当地群众有到药王山求药方、取法水的习俗,这也是种心理安抚法,不应看成迷信。我特意到亭中看了一下,井中还没有水。
钢铁材料做成的巨型“剪纸”,很美,每一幅都是一个孙思邈的故事。
木牌枋。为清代所立。上面的“云掩五台”四字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所题。于右任是离药王山不远的泾阳县人,药王山原名五台山。
“善济众生”四字,为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所题。
药王山景区分两大部分,即“北洞”和“南庵”,中间有“通元桥”相连。这是北洞全景。
一天门。这是药王大殿的正门。门口耸立有一对铁旗杆。铁旗杆铸于清嘉庆二年,高20米,重一万五千斤。铁旗杆上铸有楹联,上端顶斗穿龙,铁铃摇曳。
洗药池。每年农历二月二古庙会时,前来乞水的人络绎不绝。据说,这水是孙思邈洗药之水,以之煮粥、煎药,无不药到病除。
西玄门。平时拜药王的人多走此门。奇在门上有一棵古柏树穿墙而过,形成墙中有树,树在墙中的景观。药王山上这样的景点不少,说明这里的建筑确实历代久远,也说明柏树是一种慢生树种。
药王大殿。北洞景区的中心,明代所建,依崖而筑,整体布局为“回”字形,由一天门洞、祀殿、玉皇楼、献亭、凌虚阁、三官殿及配套厢房组成。
药王像与太玄洞。药王彩像塑于明嘉靖年间,高3米,唐衣冠。彩像站班者,左为唐名将尉迟敬德,右为海龙王。身后为太玄洞。太玄洞也叫“龙穿洞”“真人洞”,洞长40华里,与铜川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相通,老乡说:前洞烧香,后洞冒烟。
医方碑亭。内有《千金宝要》和《海上方》等碑刻,为明穆宗隆庆六年,秦王朱守中所刊刻立石,是国家一级文物。
十大名医殿。彩像原塑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塑。十大名医是:雷公,岐伯,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陶弘景,葛洪。为黄帝时期至南北朝时期的名医。
医德碑廊。是铜川市政协于1989年组织社会贤达人士集资损助所立。共有医德纪念碑11通,记叙规范民祭药王碑2通。
《大医精诚》碑刻局部。说到孙思邈,都会对其医德颂扬一番,对的,但是太肤浅了。孙思邈的思想更集中在碑刻中的八个字:杀生求生,去生更远。这是一种大生命观,没有这种生命观,医学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眠仙石”。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候振家所书。相传,铁拐李来此拜访吕洞宾,大醉于此。
醉翁亭。仿古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供游人小憩与赏景。
站在醉翁亭,远望南山,苍松翠柏,太美了,真想不到这是在陕西的关中。在柏林中,还看得到有许多现代化的灯光设备,据工作人员说,这是《药王山景区灯光亮化工程》的一部分。
关帝庙遗址。清代建筑,毁于耀县水泥厂高空运料,现仅存附属大型深浮雕《关平拉马图》。
摩崖造像石窟。是药王山“五个之最”之一,雕凿年代跨度之长,可与我国四大石窟相媲美。
碑林。现藏有北魏至隋唐时期珍贵碑石76通,是全国馆藏魏碑最多的地方。
通元桥戏楼。建于清代,从清初开场使用,至今不衰。从“北洞”下山,过了此戏楼,就到了药王山另一重要景区,南庵。
南庵。又叫“昭阳庵”,相传李世民姑母“昭阳公主”曾在此结庵出家而获名。孙思邈晚年,曾在此隐居并辞世,这里是纪念孙思邈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场所。
百药园。
药王祭祀广场。面积3000多平方米,广场中央是拜真台,配套有香炉香案,两旁耸立有华表。
药王孙思邈石雕像。像高14.1米,寓意孙思邈活了141岁,是全国最大的孙思邈石像。
魁星楼。又名“文昌阁”,是南庵最南面的建筑。
唐太宗御道。传孙思邈治好了长孙皇后的难症,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封孙思邈为药王,赐黄金万两,良田百顷,孙思邈固辞不受。后唐太宗在玉华宫避暑,听说孙思邈在南庵暂住,就特登山来拜访,这就是当年登山的路线,故叫“御道”。
杏园中有一通石碑,是一首草书词,我只能看出其中的“斗”“克”“鳌”字,导游很神秘又幽默地给我说了答案,可惜我没记住,你能猜出来吗?或许这是药王特意给我留的念想,叫我再来。其实,没有此念想,我也是一定要来的,而且,我主张凡是中医学院的学生,在几年的学习期间,一定要拜一次药王,正如藏僧一生中一定要到布达拉宫朝圣一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