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栗子 Castanea
mollissima Bl

(6288)

(9137)
科属:壳斗科栗属。
别名:板栗,瑰栗,栗树。
识别:落叶乔木。单叶互生,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羽状叶脉10-17对,叶缘有疏锯齿,齿端为内弯的刺毛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雌花无梗,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苞。总苞球形,外生尖锐毛刺。
入药:种仁入药叫“栗子”,内果皮入药叫“栗荴”,外果皮入药叫“栗壳”,总苞入药叫“栗毛球”,雄花入药叫“栗花”,树根入药叫“栗树根”,树皮入药叫“栗树皮”,叶入药叫“栗叶”。
性味:甘,温。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应用: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必须生用,熟用则养胃健脾,但不可多食。《本草图经》说:“栗楔(栗房当心一子)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本草纲目拾遗》说:“栗壳解参之力,胜于莱菔。”
12、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6288)
科属:壳斗科栎属。
别名:橡子树,柞树,青刚,皂斗。
识别:落叶乔木。单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叶缘有刺状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雌花1-3集生新枝叶腋;壳斗杯状,包坚果约1/2弱,鳞片呈覆瓦状排列,反曲。
入药:果实入药叫“橡实”,根皮或树皮入药叫“橡木皮”,壳斗入药叫“橡实壳”。
性味:苦涩,微温。
功效:涩肠固脱。
应用:临床治疗阿米巴痢疾,有效率85%。橡实壳可以当染料,李时珍说:“实名橡斗、皂斗,谓其斗圆剜象斗,可以染皂也。”
13、大果榆 Ulmus
macrocarpa Hance

(3880)

(20151)
科属:榆科榆属。
别名:无姑,山枌榆,黄榆。
识别:多为灌木。枝常具木栓质翅。花先叶开放,数朵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花大,两性。翅果大,宽2.2-2.5厘米,故名“大果榆”。
入药:果实发酵后的加工品入药叫“芜荑”。
性味:苦、辛,温。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治疗虫积腹痛。
14、榆
Ulmus pumila

(7946)
科属:榆科榆属。
别名:枌,家榆,白榆,榆钱树。
识别: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叶倒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缘单锯齿。花先叶开放,簇生。翅果倒卵形或近圆形,先端有缺口。种子位于中央,与缺口相接。
入药:树皮或根皮入药叫“榆白皮”,叶入药叫“榆叶”,花入药叫“榆花”,果实或种子入药叫“榆荚仁”,榆荚仁和面粉制成的酱叫“榆仁酱”。
性味:甘,平。
功效:利水,通淋,消肿。
应用:李时珍说:“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本草《十剂》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属,盖亦取其利窍,渗湿热,消留著有形之物尔。”关键是“滑可去著”四字。农村吃高梁面,总是要兑些榆白皮粉,就在于高梁面涩,榆白皮滑也。
15、小叶朴
Celtis bungeana

(8314)

(11507)
科属:榆科朴属。
别名:棒棒木,黑弹树,光叶朴。
识别:落叶乔木。幼枝无毛,叶无毛,故名“光叶朴”。单叶互生,叶片斜卵形至椭圆形,叶缘中上部有锯齿。核果球形,紫黑色,故名“黑弹树”。常常在枝头生有球形虫瘿块,使树枝呈“棒槌”状,故名“棒棒木”。
入药:树干与枝条入药叫“棒棒木”。
性味:辛、微苦,凉。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
应用:治慢性气管炎效好,对单纯型的有效率比喘息型高。此外,很可能有虫瘿的枝条效果更好,有待验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