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大爆炸》108:一贴榨面

(2016-01-02 18:12:05)
标签:

美食

旅游

文化

时尚

情感

分类: 散文

来,放一贴榨面吧。

一贴榨面放下去,盛起来刚好一大碗,够一个人吃,且吃得很饱了。

在我的家乡,榨面不叫一张、一个,而是叫一贴。明明是圆饼似的一个,煮熟了形似面条,跟贴沾上什么边?我搞不懂。但这贴字用得特别好,土里土气的榨面突然变得文绉绉了,简直有了点文化的韵味。

榨面是新昌、嵊州一带的特产,嵊州的溪滩榨面和殿前榨面尤为盛名。小时候,吃一碗榨面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除非来了客人,或者家人过生日,才有机会品尝到榨面的滋味。

鸡蛋放榨面是最寻常的烧法。客人来了,先不是烧茶,而是烧点心,哪怕是快到了中午,点心是一定要烧的。榨面是做点心的最佳选择,笋干菜肉丝,再煎一个荷包蛋,用一只高脚碗盛着,有人喜欢把荷包蛋堆在冒尖的榨面上,有人却喜欢把荷包蛋埋在碗底里。记得有一个笑话,两位女婿来了,丈母娘烧点心给他们吃,貌似一样的两碗榨面,但小女婿的碗底下埋了一个荷包蛋,而大女婿没有。丈母娘的两样心啊,榨面知道,鸡蛋知道!

新昌农村还流传着送“肚痛羹”的习俗,女儿做产,娘家人送去榨面、鸡蛋、豆腐皮,亲朋好友也会送一大堆来。我坐月子的时候,鸡子榨面、豆腐皮榨面,一天吃七顿,榨面就占二顿,一贴煮一大碗,连面带汤呼噜噜地喝下去,仿佛肚子永远填不饱,简直成了七把叉,总是饥肠辘辘的样子,如果胖成肥肥,肯定是榨面惹的祸。

应该吃腻了吧。但大米会吃腻吗?除了大米,家里储存最多的就是榨面。榨面干燥蓬松,透气性好,耐储藏,放上几个月也不会坏掉。每次回老家,母亲总是准备了一大袋,说这是正宗的殿前榨面,摊晒出来的,好吃得很。其实,新昌城里到处卖的是殿前榨面,很难说是不是正宗,但烘干的比较寻常了。

榨面其实是有文化的。早在明清时期,新嵊两地农村有许多榨面作坊,嵊州还形成了以生产榨面为主的特色村。榨面的制作原料是灿米,经浸泡后磨成米粉,蒸成粉团再上榨榨成一条条长长的米线,剪下,堆在一起,摊晒成直径 25公分左右的一张张圆饼。

榨面的吃法很多,笋干菜榨面、开洋榨面、货头榨面这些指的是水煮汤面,还有一种常见的吃法是炒榨面,炒榨面有一番讲究,先将榨面放在沸水中煮二三分钟,捞起,浸泡在凉水中,再沥干,这是最关键的一环,不能太干,也不能煮太软,然后放入油中翻炒,加上鸡蛋丝、肉丝、榨菜之类配菜,可以单吃,亦可筒春饼。

说起来,榨面属米粉一类,湖南米粉、广东的炒河粉都是带状的,扁而薄;云南的过桥米线是圆的,粗细如线香;而榨面细条均匀,犹如银丝,韧而不硬,口感滑爽。每到一个地方,我喜欢当地小吃,桂林的螺丝粉有名,但太辣太腥,不合口味,吃过一次就不想再吃了。出门在外,想念家乡的美食,那一次从韩国回来,想煞榨面了,哪怕已是半夜,直接赶到大排档,黑色砂锅咝咝响,一贴榨面放进去,酱香飘起来,浮着几叶绿油油的青菜,白的榨面,红的汤色,无可比拟的美味啊,怎一个爽字了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