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大爆炸》之六十三:去茶楼小坐

(2015-02-08 22:03:04)
标签:

美食

情感

文化

茶楼

茶道

分类: 散文

去茶楼小坐,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去喝茶,三两知己聊聊家常,图的是那种清雅闲适的氛围。茶楼多是中国式的建筑,飞檐翘角,木花格窗,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一杯煮沸的茶,缭绕着一缕缕的香气,时而孤直升腾,时而袅娜飘逸,如果隔窗吹来一阵微风,她们便随风散乱,四处逃遁。

在绕来绕去的清香里,我承认自己是看客,各式各样的茶,在我眼里只是茶。当然除了我家乡的龙井,像老朋友一样的龙井,从发芽到成长,从采摘到炒制,从泡茶到品味,每一道流程我都熟悉,每一次蜕变我都看见。

至于大红袍、金骏眉、铁观音之类,我不善辨别,也喝不出名堂来,面对繁琐和考究的茶道表演,暗里思忖,如果不好好品尝,岂不可惜朋友请茶的情?

去茶楼,倾心的不是茶,而是喝茶的心境。有朋自远方来,约在清源茶楼小坐,恰是初冬季节,万物肃杀,茶楼却是一片春意,进门见一小盆栽,种的是铜钱草,碧绿碧绿的叶子撑开,水润饱满,像挚起了一朵朵小伞。更有陶壶一把,壶嘴里长出一条绿油油的嫩枝来,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居然别致成这副模样。最喜的是三两梅枝,斜插在一个古瓷瓶里,依偎墙角一隅,犹如一骨感美人,清冽冽地发出清香几许。

便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朋友依次坐定,老朱亲自把盏,烫杯温茶,然后将乌龙茶放入茶壶,注入沸水,又迅速倒出;再冲泡,手起壶落间,有个漂亮的手势叫“凤凰三点头”。等一小盏茶放在我面前时,我知道不能任性了,我必须装成品茶模样,闻着杯中的余香轻啜慢饮。

把茶玩成艺术就是所谓的茶道,体味享受这门艺术就叫品茶。有人说,只有懂得茶道的人,才有资格品茶。懂茶道的人,喜欢去茶楼小坐,是品茶;不懂茶道的人,亦去茶楼小坐,自然是喝茶。细细想来,确有几分道理。

以前喝茶,只知道好喝就行,拿起杯来一饮而尽,恍如喝酒之豪放,甚至比喝酒更爽快,渴了才喝茶嘛!品茶就不一样,要慢慢喝,将茶汤浅抿入口,含于口中,在舌头两侧来回旋转,让茶香弥漫在齿颊之间。

老朱是懂茶道的,谈笑之间泡定一壶茶。席间还有几位茶人,各自拿出好茶来,泡了喝,喝了泡,闻香说味,自得其乐。一位网名细腰的女子,从素雅香袋里取出一个青瓷小碗,淡青色的碗边,刻着“细腰”两个字,边上落有一鲜红印章,煞是漂亮。老朱把茶水斟进她的杯里,是半杯的水,刚好没在两个字的中间,此刻,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棂,照进青瓷碗里,“细腰”两字摇摇晃晃,倒映在碗底,一撇一捺交代得清清楚楚,汤色微漾之中,简约得如同一个身世清白的小家碧玉,依着她,时光轻慢,宁静无比。

茶道里的精致和韵味,仿佛是一出戏,其实也是一场戏,在某些演出甚至会议现场,都当开场戏来演。这种集表演与实用为一体的饮茶方式,自然是茶楼里常有的一幕。我虽粗陋,但身处其境,装高雅状,端起小盏,微饮之,慢咂之,徐徐缓缓,一波三折,至于能否品出茶中三味,我就不说啦。

       

 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html/2015-02/15/content_103042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