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之五十三:搽春饼
(2014-12-07 11:36:08)
标签:
美食文化春饼新昌面团 |
分类: 散文 |
搽春饼的感觉,像是在画一幅简约明快的画。
取一撮小面团,在平底锅上画一个圆圈,再点满圆心,烘干,揭下薄薄的一张,这就是春饼。
搽春饼是一项技术活,面粉加上水和盐,要揉匀打透,稠稀适度,太稠了搽出来的春饼容易碎掉,且保存时间不长;太稀了搽春饼的时候容易沾手,且饼太厚。火候不能太旺,也不能太文,要恰到好处。手法也很关键,面团的大小、搽春饼的速度和力度都会影响到春饼的口感。
春饼是新昌的风味小吃,用新昌话来讲,搽春饼就是制作春饼。我一直在想,这个搽字用得特别好,搽本来就是涂抹的意思,图画是用颜料来涂的,比如水粉画、油画、山水画, 而春饼是用面粉来涂的,底色是白色,火候能调配出颜色来,微黄或是金黄,各有妙处。
春饼形似圆月,薄如蝉翼,白中透黄,是新昌小吃界皇后。一张太薄,六张错落排开叠成一“打”,一“打”春饼,若裹以精肉、油条、油氽豆腐,卷起来就可以吃,而最乡土的吃法,当属马兰头或炒榨面,马兰头是春天里的野菜,与香干丝、笋丝、肉丝炒一炒,别有风味。
有朋自远方来,如果要品尝新昌特色小吃,春饼是必备的。春饼是什么?春天里做的饼吗?夏至问。夏至是山东人,来新昌待了一段时间,忽然爱上了春饼,宁愿从五星级酒店跑出来,拉我去街上春饼摊嘬一顿。后来去杭州创业,一直有此嗜好,有空去看她,别的不带,春饼足够。随便唠叨一句,春饼这玩艺儿经得起长途跋涉,耐得住高温寒潮,放上十天半月而不会变质,早年当地人外出,常常作为干粮携带。
“圆似夜月添新样,巧学秋云擅薄搽。”这是何止清《咏春饼》的诗。早在1000多年前,新昌春饼就走上了街市,穿插在饭店酒家之间。春饼与镬拉头是同门一宗,都是面粉做的,镬拉头相对粗犷些,家里普通的饭锅就可以做,抓面团一搽就一个,简单方便,是农家平时的主食。而春饼似乎天生不是寻常食物,很难落到农家餐桌,不知道是没有平底锅的缘故,还是它过于精致漂亮,主妇们能搽镬拉头,但一般不会在家搽春饼。
春饼是有些贵族化的,小时候吃春饼是一件奢侈的事,只有客人来了,母亲才会从街上买来两斤春饼。儒岙的春饼一直名声在外,下横街有一个春饼摊,摊主是一个叫“三角老太婆”的女人,长得黑黑的,一根长辫子拖到腰际,一到冬天,鼻涕也会跟着拖下来。不很卫生的一个女人,一个摊,但搽的春饼特别好,孩子们口袋里有一点零化钱,就往她那儿跑,油氽豆腐筒春饼,好吃看得见。
如今,想吃春饼并不难。小城的某一个墙角,某一条巷弄,某一处临街的小屋,突然有香味飘过来,闻着就知道是春饼摊了。一边等,一边看女人搽春饼,想像一幅画的样子,春天便在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