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之二美丽邂逅多人四季豆吴献辰 |
分类: 散文 |
唐诗是一个传奇,天姥山同样也是一个传奇,而东晋时期谢灵运更是这里创造传奇的一个人物。1500年前,才华横溢、胸怀政治抱负的谢灵运,第一次慕名来到了天姥山,还自创了一双木制的“谢公屐”,写下了著名的《登临海峤》等多首诗。再之后,他又“伐木开径”,打通了天姥山的几处险要通道,一度吸引了众多诗、书、画以及佛道人士络绎不绝地来到了天姥山。这条山道,就是后人世代相传的“谢公故道”,也是仿佛一脚就能踩出诗句的古驿道。
从新昌县城出发,沿104国道往天台方向前行,途经天姥山下的儒岙镇,一路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临近天台交界的一个山村,就是横渡桥村了。
一不小心与历史打上一个照面
进村,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一座跨溪而卧的桥——皇渡桥。
这是一座单孔大型半圆形石拱桥,如长虹卧波,横跨溪上。桥上古藤悬垂,藤蔓从桥顶倒挂下来,严严密密地遮掩了大半个桥洞,夏天的时候,碧绿的藤蔓仿佛能滴出水来,溪水清澈,半圆的拱桥倒映在水面,远远望去,似乎合成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这藤蔓,不管春夏秋冬,一直长在这里,像一道好看的帘子,只要轻轻一掀,就会看见一个古老美丽的故事。
相传,南宋小康王被金兵追赶逃难到此,却被一宽阔的河面挡住了去路,惊慌失措之时,河边上突然升起了一座桥,小康王顺利过河,回头看时,桥又不见了,而金兵被挡在了对岸,后人就将此桥命名为“皇渡桥”。
据史载,此桥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建,系单孔石拱桥,桥长 23.9米,是新昌至天台关岭古道上的重要桥梁。
其实,这桥原是古驿道的一部分,也是古代客商往来的必经之地。桥上两侧扶栏的柱头上,雕刻着石狮、石象等,鹅卵石铺就的桥面,经过几百年的磨砺,仍泛着青光,诉说着这一段古老的传说。
离桥不远处,有一个拱形口的古驿道路廊,岁月沧桑,墙面斑驳,破旧不堪。村里一位老人说,这是古代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是一些官员途中歇脚的场所。
在村子里随便转悠,又会发现一些古迹,比如大桥庙、普济桥,比如报国寺、万年亭之类的,在每一间雕着花窗的老房子,都有历史的痕迹扑面而来。
这里的空气都可以“卖钱”
绿水青山中,古老沧桑的横渡桥村也被诗意浸淫着。
还是说说这座老桥。皇渡桥紧挨着104国道,每天车来人往,甚是热闹,却依然坚守着那份沉静和智慧,像一个充满故事的老者伫立在村口,守护着村里的一方天地。桥边有棵大梧桐树,周边也是自由交易市场,白天,赶集的人们会聚集在树下,不紧不慢地做着小生意;黄昏,月亮升起的时候,三三两两的村民漫步在桥边,悠闲自得。
而桥下的溪水,虽然有了些许红尘气息,但还是灵动清澈,阳光好的时候能看到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
绕过桥往村里走,会发现整个村处在青山包围之中,后山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密密麻麻的,仿佛时刻生长着湿润的空气,风吹来,这小清新就满山乱跑,一直跑进村里。边上是碧绿的茶园,每到春天就散发着茶叶的清香,还有采茶姑娘甜美的歌声。
“这里的空气都可以卖钱。”村支书王全来说。
果然有人喜欢上了这里的空气。3年前,浙江昌达生态农业创业园就在村里承包了1000多亩田地和水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采用原生态种养殖方法,打造成集养生、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人间胜境。
除了空气,真正能卖现钱的是村里的高山蔬菜。横渡桥村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势,海拔高,高山蔬菜品质好,产鲜卖鲜,销路通畅。特别是里桥自然村,大部分村民都从事种植蔬菜。村里有一家绿安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天在村里收购黄瓜、甜玉米、茄子、四季豆等高山蔬菜,运到宁波、杭州定点销售。
在这里,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诗情画意,交织成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
别有野趣的神奇万马渡
沿着皇渡桥下的小溪,向西5公里,便是新昌有名的景点万马渡了。
万马渡其实是一条大溪,位于天姥、天台两山夹峙之谷,涧中尽是一些圆滚滚、光溜溜的石头,它们有的比整间房舍还大,约有数千吨,小的也有数百斤。数以万计的“鹅卵石”成群结队,浩浩荡荡,从山岗自上而下,蜿蜒数公里。
每逢下雨天,洪水冲击巨石,白浪飞溅,声若千军呐喊,形如万马奔腾,真可谓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故曰“万马渡”。明朝万历年间,知县吴献辰在此一巨石上题写了“万马渡”三字。
万马渡有其雄壮的一面,也有幽雅之处。雨过天晴,豁然开朗,山清水秀,小桥流水,又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向北遥望天姥群山,连绵起伏,红枫翠竹,摇曳多姿。再看脚下溪水,清清亮亮、文文气气,若有兴趣,可步入溪水中,或坐在石上,用脚尖轻轻触碰溪底下的细沙,便有一股柔软温热的感觉沿着神经蔓延周身。
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卷起裤腿,在乱石堆中抓小鱼、捉螃蟹,也可以与同伴打打水仗,玩玩游戏。及至中午时分,挑一块平坦的大石块,放上餐具烧烤或野炊,最好有酒,边饮边歌,别有一番情趣。
横渡桥村名片
由原来的横渡桥、横渡街、后路、里桥4个行政村撤并而成,是省级重点中心村。全村517户、1400多人,除了外出打工,村民基本以种植茶叶、高山蔬菜为生。
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html/2014-02/21/content_898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