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故事》之三十四:青海,美丽不只是传说
(2013-01-16 21:52:01)
标签:
美丽的故事之三故事弘化后人 |
分类: 散文 |
写下青海两个字,忽然沉溺其中,仿佛遇见一个高个子、大眼睛的满族女子,突然对你回眸一笑,惊喜之间,心悸动。
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那首歌里的姑娘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去青海,路过草原上的一个帐房,真的遇到了一个姑娘。皮肤稍微有点黑,模样也不是那么俊俏,身上还淡淡地散发着羊膻味儿,她说牧羊、挤奶是她的全部生活。也许,粗糙的生活磨掉了她身上的气质,也拂去了我心里想象的美。
知道丝绸之路吗?姑娘摇摇头,大眼睛扑闪着。
我知道,她脚下那条不知走了多少次的平常之路,正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确实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大漠孤烟的戈壁滩……在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上,在连接东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的版图上,这里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然而,青海,大美青海,曾经也一度辉煌。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连绵,汉朝开辟的河西走廊被阻断,于是原来位于青海境内的古羌中道就开始繁荣起来。这条路从西宁开始经青海湖、德令哈到茫崖,最后进入新疆境内到达鄯善、且末、和田,然后与丝绸之路西段重合。
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上一个火红的“中国结”。
不妨来一次穿越。
1500年前,天空一碧如洗,草原绿似地毯,一峰峰骆驼来来往往,悠悠驼铃不绝于耳,途经这里的,有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也有穿宽衫大袖的中原商人,骆驼背上驮着的,说不定就是五彩缤纷的绫罗绸缎。
不得不提一个叫都兰的城市。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都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址。在这片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何等繁华,吐谷浑从立国到成为吐蕃属国,再到吐蕃王朝崩溃,在青藏高原存在了四个半世纪,都兰一直是其活动的中心地带。
关于丝绸的发现,有史为证。据考古专家考证,在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以丝织品最重要,其出土的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有的出土物中,丝绸衣物保存得非常完整,色泽绚丽、图案清晰,连珠文饰、含绶鸟、花纹和狩猎的场景都清晰如初。目前已在这里发现丝绸350多件,130余种,其中一块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
都兰在蒙古语里是“温暖”的意思。一直以来,人们对柴达木盆地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凉,然而,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却是柏木遍布、温暖湿润、水草丰美的地方。
沧海桑田,从绿洲到沙漠,从繁华到凋零,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演变,也是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
青海,毕竟还是神秘的,在我未去之前。
见过一位朋友的照片:蓝天白云下,一片荒凉的沙漠。他穿着短袖T恤,脖子上裹着围巾。于是发笑:夏天还用得着围巾?装哪门子酷啊!
防风沙啊。
哑然。
青海的风沙,比我想象更酷。天很蓝,也不热,兴趣盎然地去日月山,下得车来,一阵强风扑面而来,四周突然飞沙走石,一粒粒细小的沙石抽打在脸上,热辣辣地疼,头上的帽子瞬间飞出……难怪,当地人出门,必须带着口罩,帽子外面还要再裹一条围巾。
两座山,不陡峭也不险峻,倚在天边相望相守,分别是日山和月山,山上建有日亭和月亭。此刻,满山遍坡挂满了经文彩旗,一阵风来,彩色纸屑漫天飞舞,如仙女散花撒落下的片片花瓣。
这就是唐蕃古道,越过这里,就是当时的吐蕃(即西藏)了。
也是和亲之道。
唐朝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已近一年,进入藏界,她要换下轿子骑马而行了。举目一看,连绵的雪山闪着刺目的微光,一条神奇的天路在无限铺展中生长,她感觉离开故乡越来越远,亲人越来越远,愁思如不绝的江水,阵阵袭来。
唐太宗为了宽慰她,特地用黄金铸造了日月宝镜,让她带在身边。当她通过日月宝镜见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泪如泉涌,突然间公主想起了自己和亲的使命,便将手中的日月宝镜挥手一扔,在落地一刹那闪出一道金光,继而变成了碧波万倾的青海湖。公主的泪水却汇成了涓涓倒淌河。
于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公主,把这个名叫赤岭的地方改名为日月山。
唐朝的风悄无声息地漫过古道,漫过历史,长安的钟声悠然远去。此地偏僻荒凉,寸草不生,人迹罕至,像文成公主这样深居宫中的小女子,泪别双亲,不远万里出嫁到边塞之地,生活在一个文化、风物和习俗都很陌生的国度,那远离亲人,远离故土的慷慨悲壮,其壮烈程度绝不亚于一位将军战死沙场!
其实,她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婚姻,更是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正是这个小女子,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备受百姓尊崇。她促进了汉藏民族的友谊与和平,带去了中原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推动了吐蕃的进步与发展。
日月山上,天空湛蓝如洗,点缀着些许白云。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端庄慈祥,风采依然,似乎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那一段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草原已绿,鲜花竞放。一踏上青海之旅,我的眼睛就被这里独特有美丽所吸引。
都说青海的油菜花开得特别浓烈,那是因为江南过了春季,而西北的春天才开始上演,不过,那油菜花从我身边一直开到天边,黄灿灿金晃晃,的确是开得有些肆意,有些野性。那是一种张扬的美,像磁铁般,把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吸附在它的灿烂里。
刚刚从猝不及防的惊喜里回过神来,眼前又出现一抹意想不到的蓝。青海湖,是反射天空的颜色?还是因为与湖边油菜花的黄强烈对比?湖泊的蓝是那么幽静,没有海洋的汹涌澎湃,比天空又多了几分妩媚。四周高山环抱,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如一个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间。
那一抹蓝,简直是从青海湖的深处透出来的,是青海湖的灵魂。
我去青海湖的时候,正是夏季。但湖边的风很大,不是入骨的冷,刮在皮肤上却有些疼,风衣吹起来似裙裾飞扬,头发乱得没有型。再去看湖,那蓝的湖,依然纹丝不动,静若处子。
青海湖的水是空旷辽远、简洁大气的,与大海的浩瀚没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一湖水,在烟波中起伏荡漾,在明净清澈的阳光下,变幻着深深浅浅的蓝色。每一种颜色的淡出淡入,都仿佛应和着自然的声息,和性情的流露。
因着苍茫高原和寂寞远山的映衬,这一片宁静的湖水,却有着海的灵魂,像海样壮阔的胸襟。
如果说在海上,你会有漂泊的宿命感。来到这里,却尽是安定平和的微澜不惊,是你心灵阔别已久的归宿。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藏语叫做“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有人把青海湖比做是“大海退却时遗落的一滴伤心泪水,抑或是地球山崩地裂自我颤变时留下的一份蓝色忆念。”无论是“泪水”还是“蓝色忆念”,我认为,它一定是女娲补天时不小心遗落下的一块蓝宝石,或是镶嵌在世界屋脊上的一面明镜。
所以那么美丽,所以那么幽静。
被景色诱惑,被一抹蓝打动,不可抑制地想写一首诗。
《为你而来》
幽兰幽兰的眼神
是我梦了几回的颜色
我抖落千年风尘
为你而来
你要相信
高原上那棵雪莲
一定是我前世的祈盼
妖娆的身姿妩媚的神态
源于你点点滴滴的滋养
我知道
你那宽阔的胸膛
几乎留不下花的痕迹
一阵浪起
所有过往便云淡风轻
与你相拥
是今生今世的奢想
我还是愿意
释放我所有的激情
守候那波忧郁而深邃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