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故事》之二十五:倾国倾城浣纱女
(2012-11-04 18:39:53)
标签:
西施吴国宋体楚平王范蠡 |
分类: 散文 |
西施浣纱鱼沉水,昭君出塞雁落沙,貂蝉拜月致月隐,贵妃醉酒羞落花。四大美女各有千秋的美,相传至今。
“挽一缕轻纱,踏着漫漫薄雾走来。掬一把溪水,浣洗历史的尘埃。你的容颜,惊沉了水中的鱼儿。浅浅一瞥,那君王为你意乱情迷。人世间没有你少了几许姿色,吴越的故事没有你就不再传奇。”
一直想象西施的美,能够让鱼儿忘了呼吸、忘了游水 ,然后悄悄地沉入了河底,那一种惊动异类的美,该是如何摄魂夺魄的。
村姑西施,其实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如果没有范蠡,她不会走出苎萝山;如果没有西施,吴王不会误国自杀。然而,历史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先读一回历史。
《史记·伍子胥列传》有这样一段故事。伍子胥名伍员,原来是楚国人。伍父奢是楚国忠臣,因进谏得罪了楚平王,与长子伍尚一起被害。伍子胥只身逃出楚国,流亡到吴国,后来帮吴国打败了楚国和越国。
当时,楚国的边境县钟离和吴国的边境县卑梁相邻,两地都种桑养蚕。一次,两边的采桑女因争夺桑叶发生纠纷,引发起边民冲突。楚平王闻讯大怒,即派兵攻伐。吴国当然也不甘示弱,派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伐楚。一场蚕桑大战,结果吴国获胜,占领了楚国的钟离和居巢。
吴王阖闾灭楚后,伍子胥又助吴王夫差败越,俘越王勾践为人质。越王卑躬屈膝,侍奉吴王,获得吴王信任,被放回。归越后,越王卧薪尝胆,用大夫文种、范蠡游遍国中,终于在苎萝山下(即今浙江诸暨)发现二美女在若耶溪畔临江浣纱(即漂洗丝织物),其中一个便是西施。
范蠡以百金聘之,使老乐师教以歌舞,化妆和仪态,教习3年,技态尽善,献之于吴王。吴王夫差一见,疑是神仙下凡,魂魄俱醉,从此迷恋女色,终日玩乐,国势日衰。
再来看看西施。
苎萝山下,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而流,绿树掩映之中,施施然走出一个美女来。“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履,两足白如霜。”
粗衣布裙,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西施浣纱,遇上了范蠡。一个一脸愁思,一个忧国忧民,春光无限,苎萝水清,难洗忘国恨。两人一见如故,越谈越投机,最后竟是恋恋不舍了。
原本是一段看好的姻缘,却因复国大计,舍生取义,“我愿以身许国,赴吴完成使命!”越国弱女子的壮举,突然让一江春水泛起波澜。
从养蚕、织布、浣纱的村姑,到吹拉弹唱、歌舞礼仪皆备的王宫美女,西施脱胎换骨,成了顶尖的美人儿。难怪吴王夫差一见心动,万般宠爱,日日纵乐,荒于理政,国力渐尽,越王勾践趁虚而入,一举灭吴。
有道红颜祸水,亦说红颜薄命。“美人计”灭吴兴越,西施功不可没,而人们最关心的是她的结局。
历史的记载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西施沉海之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叫人骗出西施,绑上石头,然后沉入大海;二是随范蠡隐居之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吴国覆亡后,范蠡带西施隐居,晚年时两人经常泛舟西湖;三是不慎落水而死,吴国亡后,西施回归故里,在一次浣纱时落水而亡命;四是被吴人所杀,吴王自刎后,吴人把一腔怒火发泄到西施身上,用锦缎把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流水浣纱在水一方,如花容颜为谁眷恋。如果可以,我愿意相信第二种结局,让西施与心上人做了神仙眷侣,厮守终生,直至天老地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