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故事》之六:古石磨,被收藏的一段历史

(2012-07-07 13:33:49)
标签:

林平

韩国

石磨

宋体

丝绸

文化

分类: 散文

想像中的丝绸世界里,总是缠绕着一些柔软的、美丽的情愫,都会找到与丝绸有关的元素。及至进得景区,忽然发现,墙根下一字排列的古石磨,沉重而沧桑,似乎与丝绸风格迥异。

是怎样的境遇,让古石磨入驻景区,与丝绸结缘呢?说起来,不得不提到这样一段奇缘。

20113月,达利丝绸董事长林平出差到了山东青岛。这天,阳光明媚,天空清朗,他在街头闲逛,忽然看到一家小店铺,堆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磨。林平怀着好奇之心,进入小店铺与老板谈了起来。原来,老板是专门收购石磨的。他受一些日本人和韩国人之托,在中国华北、西北、东北、华东等地区大量收集中国的古石磨,并准备运往日本、韩国作私人收藏。

“不行!一定要留住古石磨!具有厚重历史的古石磨怎么可以流失到国外呢?”林平心念一动,马上与身边的公司高管说,无论化多少人力精力,一定要收购这批古石磨。

而此刻,许多石磨已被打包,装运到了青岛码头。老板不肯答应,林平就劝说他: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让这些古物流失国外,并且许诺价格不是问题。

老板被说动了,这一万多只古石磨被分批运到了新昌,连运费一共化了300多万元。做了这样一件疯狂事,林平觉得很值。

这些石磨,有中国古代的、有民国的,也有清朝的。石质各异,以磨盘居多,还有磨底、石碾、石糟等。林平就在丝绸世界景区里建了一个石磨博览园。

   “我们收藏了一段历史……”石磨与丝绸,一线相牵,磨成好事。

石磨,是一种用于把米、麦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器具,北方特别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天姥山下的小镇里,也能见到这种石磨。那时,一般人家都有一副石磨。厚厚的两对磨盘、圆圆的磨槽、弯弯的磨架,端坐在屋外的阶檐边。忙完农活的人们便掇起簸箕粗粮上磨,磨子便转动起来了,磨新麦,磨杂粮,磨糠皮,不过在记忆中,我家是很少使用石磨的,现在想起来,可能生活已经好转,基本上在用电磨了。

而影响最深的是,石磨磨出的豆腐真叫那个香。我家隔壁邻居一家三代都是做豆腐的,一大早,沉沉的石磨便转起来,吱吱哑哑的声音荡漾在村落清新的空气里,夫妻两人,一人添豆加水,一人推磨,一来二去,配合默契,不一会,那白花花的豆浆像瀑布一样从磨心里泄到磨槽里,经过过滤、包制,便有香喷喷的豆腐、油豆腐、豆腐干之类相继出笼。邻居拿到街上去卖,而我们总是近水楼台,先吃为快。

看似笨拙、粗糙的石磨,曾经记载着一家人生活的温饱和沧桑,与乡亲们一起品味着苦涩年华。石磨老了,一脸沧桑,露出岁月的痕迹。石磨倒了,磨台散了,磨盘分离,不知去向。是的,石磨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里,意味着一种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永远离去,成为历史的记忆。

石磨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化石,石磨的转型是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的见证,是农耕文化的代表。如今,石磨等农业时代的产物已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6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中,出土了一架距今约2100年的石磨,是一个石磨和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石磨实物。

而前几年在湖北举办的“未来古代粮食文化展览会”上,打头阵的是一个石磨盘和石磨棒。据说,这个石磨盘和石磨棒是8000年前的祖先们使用的,为中国最早的谷物加工器。这套文物的出土将农耕文化往前推了整整2000年时间。

这些代表着中国农耕文化的石磨,不可再生,而今散落民间的石磨,大多被人们移作他用,或废弃一边。当然也有专门寻此宝物的,如有人以收藏欣赏为目的,作为爱好收集,再比如日本人、韩国人托人大量收购,所幸的是,这一万多只石磨已“完璧归赵”。

哲人说过,静止的是岁月,流逝的是我们。石磨没有老,石磨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印记,昭示着一段历史,一段美好的故事。

如同丝绸的古老和韵味,沉默不语的石磨,站在这里诉说着中国古老的文化。那些铁青色的、黄褐色的、紫铜色的石磨,没有五彩丝绸的绚烂,没有柔美丝绸的温婉,却同样蔚为壮观,风光无限。

古石磨磨出好事博览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