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浙江青荷
浙江青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115
  • 关注人气: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手艺时代的美好时光

(2011-03-13 23:08: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美好的旧日时光,像春天的桃花一夜之间活了过来。固执地占据我脑海的,是一些渐行渐远的老手艺。

我时常感到庆幸,从当初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熬过来,跳入财富丰盛的经济社会,恍如一夜梦境,天上人间,因而更多感受了那些曾经流行的,如今还弥留着的一些事物,比如打铁、手推剪理发、铜匠、篾匠等。我不知道,这些远去的风景,还能继续走多久。

家在新昌的一个小镇,小时候最喜欢那些“鸡毛换糖”的货郎担。都说天台人天生会做生意,说不定什么时候,天台货郎就上门来了。一听到拨郎鼓叮当响,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出门去,看母亲换些针线,换些烟酒,我随便沾些光,换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还有女孩子喜欢的橡皮筋。而母亲拿去交换的东西,无非是鸡毛、鸡肫皮,牙膏皮也行,那时的牙膏皮是锡做的,值钱。

天台人走村穿巷做生意,也能住下来为我们织布。有一个天台人,每年扛一台织布机,来到村里。我家住的叫高台门,共有十多户人家,如果每家都织,他就要住上几个月。台门里的人都跟他混熟了,叫他“腰机师傅”,我母亲会腾出一间空房,放着他的布机,一天到晚就响着光当光当的织布声。

老手艺时代,更多的是土生土长的手艺人。当时,农村里的小伙没啥出路,学门手艺就是最好的工作。镇上随便一找,就有你需要的手艺人上门。每当农闲时分,整个台门就不得闲,不是这家雇篾匠,就是那家请木匠,一时风生水起。雇用人家,得以客人礼仪待之,一日三餐好菜好饭,还要付人家工钱。

雇得最多的木匠,油漆匠,其次是蔑匠。女儿出嫁,少不了做嫁妆,木匠就得做上几个月,箱子、柜子、桌子什么的,如现在的电器化家俱要一应俱全。我大姐出嫁,就摆开场面热闹了一番,雇了一个细木匠,做了差不多三个月。而我结婚都是买的家俱了,幸亏那时大姐做嫁妆的时候,我也搭便车,做了一个精致的梳妆台,而且是手工雕花,那楕圆型的梳妆镜台,暗红式的,雕了一些不知道叫什么的花儿,一朵一朵开着,雅致古朴,还有一条凳子,也是仿古雕花的。

也许,这是我唯一保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了。不是我们不喜欢,而是变化太快,市场上有那么多生产、生活用品,既便宜又实惠,谁还愿意去学这门手艺,又有谁化那么多时间,去请他们干这些慢条斯理的活儿呢。

传统手艺是民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艺术的精髓体现,然而,随着工业生产的冲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甚至消失。不管这些年代久远的手艺有没有未来,但留给我们的记忆是美好真实的。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让人愉阅的东西,散落在不起眼的角落,那些暗香,需要唤醒,需要传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桃花之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