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朴的山里人家

(2010-12-03 21:42:2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我一直坚信,山里人有种天生的特质,那就是纯朴好客。像路边的一棵小树,很不起眼,但合理存在,不经意间,它可以成为你登山的拐杖,也可以成为冬日里的暖火棍。

之所以那么比喻,我的理由很多。但强烈占据我脑海是一个农妇的影子,一个为我们爬到树上摘柿子的农妇。这个妇人,其实应该称她老婆婆了,年龄70岁左右,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识了她的热情和质朴。

新昌沙溪镇王罕岭是书圣王羲之隐居之处,据说他在此创建了金庭道院,前几年还发现了墨池书楼遗迹,因而成为旅游新热点。那是秋天的中午,我跟随驴友们慕名来到王罕岭,这里山岭崇峻,树木茂密,山上有外湾和里湾两个小村,十来户人家,生活很平静恬淡。当五六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村里“进军”的时候,村里人都站在门口看“西洋镜”了,也许还从来没有看到如此“大军”,一张张笑脸比阳光还明媚。一位老农民刚挑着担子回家,连忙从屋里搬出凳子来,站在一边擦着双手呵呵直笑,激动的模样好似见了久违的亲人,随后又返回,提出一个蓝子,蓝子里都是红澄澄的柿子,个个熟透,很诱人。他挨个儿递着柿子,一定要我们吃。

里湾村路口竖着一块“古金庭观遗址”的碑,村前屋后有许多柿树,树叶落尽,光秃秃的树干和枝桠间,红红的柿子像一只只小灯笼悬挂着,点缀在山野间,有一种空灵洁净的美。“哇!太美了,太好了!”驴友们惊呼。长着笑脸的村人们都说,你们尽管去摘好了,没事的。

“可惜长太高了,摘不着!”驴友嘀咕着,坐下来欣赏美景。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走过来,一个劲地招着手,要我们跟她去摘柿子。我怀着好奇心跟她向后山走去,老婆婆走路很快,转眼来到她的自家地里,二话没说,蹭蹭蹭地爬上树去,麻利地折下一吊吊柿子。

据说柿子树很脆,容易折断,又没有防护措施,一个老妇人居然在二人多高的树上攀来荡去,我的心都吊在嗓子口了。

“你快下来,这样太危险!”我们在树下大声喊她。老婆婆没理会,瘦小的身躯像猴子般敏捷。树顶上结着很多柿子,她昂起头,向左边的树枝上攀去,伸出右手,倾斜着身子,看看够不着,又踮起脚,使劲往上攀援,终于摘到柿子,她开心的笑了,不停地向下扔,扔够了才肯歇手。

地下一堆柿子,在茅草丛中特别亮眼。老婆婆说要把这些柿子全部送给我们,给她钱,她不肯要,我过意不去,把随身带的水果、零食全部留给她。

本真的山里人,似山泉一般透明。采摘游流行之风,远远没有吹到此地,自家产的东西,随便送人,就像随手做了好事一般开心。

千转百回间地想着,忽然看见这个老婆婆又拎着一壶开水,向我们坐着的地方而来,脸上盛满笑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