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样的越剧
(2010-10-16 20:58:3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这样的夜晚很沉醉。
凉薄的秋风,携着桂花的清香,一阵又一阵,从这边飘过来,又从那边荡过去。霓虹灯下,新昌江色彩缤纷,披上了浪漫的外衣。江滨公园渐渐热闹起来,跳舞的、做健身操的,还有来来往往的行人,边散步边运动筋骨。沿着江边走,桥头有一只六角凉亭,古意盎然,却是人头攒挤,清亮的越剧之音冲破人群,四周回声悠远。
好听的越剧,水一样的清音。这个地方,是戏迷们的天然舞台,喜欢越剧,谁都可以来一段,且有二胡伴奏。许多女子吃完晚饭,匆匆穿过夜色,带着内心的欢喜,咿咿呀呀划过水面的声音,就在桂花香里弥漫开来。
这些唱越剧的女子,字正腔圆,婉转悱恻,正如我以前喜欢的那种味道。我喜欢远远地站着,远远地聆听,似乎这样,更适合心里生长出柔绵之情。
说不上特别喜欢越剧,只觉越剧很感性,很抒怀,是最能够表达内心情绪的一种。早年看越剧时,恰是情窦初开,当时越剧流行过一阵子,《红楼梦》、《追鱼》、《梁祝》、《碧玉簪》,一次又一次地看,仿佛没有看厌的时候,而且特别喜欢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一个人孤单着的时候,默默念着“葬花词”,想象自己一舞水袖,生出多愁善感的模样。几年后,又觉得越剧太过舒缓,慢吞吞的节奏不符年轻人的个性,并逐渐被其他爱好转移了兴趣,极少有耐心看越剧了。
再后来,只是偶尔陪老母看看越剧,甚至为她买来一些碟片,让她一天到晚看个够。是的,越剧几乎“沦落”到老年人的世界了。“台上唱的是才子佳人,台下坐的白发老人。”遭遇这样的尴尬并不奇怪。如今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超女快男”大比拼、影视明星抢镜头,还有国外的歌剧入侵,越剧这个温婉的“小女子”只能独居一隅,顽强地展示着自己不屈的生命。
我一直以为,越剧就是江南小女子。本来,越剧也诞生于江南,是江南清丽柔美的山水滋润出来的。100年前,在乌檐粉墙的水乡,在鹂转莺啼的山村,“小歌班”的的笃笃的声音随着雨声水声恣意泛滥,闯进大上海,走向大江南北,从数以百计的剧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
梦里江南越韵清,浅斟低唱醉中游。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越剧的妩媚,在于婉转低回、柔美轻舞的水袖,更在于清悠婉丽、湿润如玉的唱腔。轻掩淡唇的江南女子,水袖舞动之时,软软的、细细的声音,如水般从她们的嘴里流出来,我就觉得,有一种江南的韵味在荡漾,随之而来的是意象饱满的情景:小桥流水、淡烟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