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场景让我泪流满面
(2010-08-08 21:39:3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我执意要看《唐山大地震》,并非去找流泪的感觉。都说冯小刚的片子很煽情,为了这部电影,许多影院还在搞纸巾、手帕大放送,赚钱加上赚泪,什么都让冯导给搞定了。
泪腺的阀门无须检查,一心投入影片之中,或是泪水滂沱,或是无声哭泣,由不了我。而且,还有着隐秘的的期待,我的纸巾能够湿透几张?
发疯的青蜒,倒塌的高楼,血和断臂……视觉遭受着严重的损伤,张望那一片突然变紫的天空,我领悟到一种心被掏空的疼:
“已经没有泪水了,我的心成了枯井/空了,像刚刚打扫过的废墟/没有了声音,没有了呼吸/世界是一种可怕的安静”
慢慢地,镜头在变换。一块水泥石板下,一头压着儿子,一头压着女儿,母亲撕心裂肺地呼叫:“两个都要救!”然而,两个都救不现实,只能撬动一头压下一头,救援队员很清醒地告诉这位母亲。手心手背都是肉,这龙凤胎的儿女一个都不能少啊。时间滴滴嗒嗒的声音是催命的钟:决定吧,再不救两个都没了!“救儿子…….”母亲的“生死牌”举得那么沉重和无奈。
我的心又开始疼了,感觉到把伤口撕开的残忍。生死一瞬间,母亲的选择得非常艰难,无论救哪个孩子,她都要把自己的心撕成一片一片。
漫天泼下的大雨,使“死”去的女儿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她冷漠地看了一眼死去的爸爸,冷漠地看着这个变异的世界,走了,心与身体一同逃离了已经不复存在的家。
女儿的怨,一直延续了32年;母亲的悔,一直纠结了32年。23秒的地震,是32年的痛楚和煎熬。母女相见,平静之下的突然爆发:“妈给你道个歉吧!”那重重的一跪,我的耳朵发麻了,脑袋“嗡”地一下,鼻子里发出的声音,慢慢地涌胀着,冒出一种酸酸的痛。
影片里的母亲叫元妮,一场灾难之后,她的余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悔”。她知道,这辈子对不起丈夫和女儿,丈夫为救她而没了,女儿是自己为救儿子而放弃的。虽然一切出于无奈,可骨肉之痛何其深啊!她不愿找老伴,不愿再搬家,甚至对那几个番茄也追悔莫及;她买二套一模一样课本,一套给儿子,一套放在女儿的衣冠冢中。
“不是不记得,而是忘不掉。”女儿自被埋在地下开始,一直疼着,开始是肉体的疼,之后是心灵的疼。她的疼痛在成长中滚来滚去,她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在极端疏隔的情绪里默默行走。到最后母女重逢,一跪之下才化解了女儿对母亲的“恨”。
母亲很伟大,如果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女儿,元妮肯定毫不迟疑;母亲也很卑微,可以把自己的姿态低到尘埃里。爱和亲情,灾难和痛苦,经历是一笔难以挖到的宝藏,一场地震把人性逼到了灰暗的角落,但心灵的裂缝在慢慢修复,虽然不及城市的伤疤愈合得快,毕竟,在结痂的疤痕下,那暗暗涌动的东西,还是暖暖的。
2个小时,据说有28个哭点。冯小刚拿了一把锐利的刀,一刀一刀戳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震撼的画面,记不清哪一个场景秒杀过自己的泪腺,只觉得眼眶的肌肉胀得酸痛,蓄满的泪水是否流下来,也不很重要。连观众肆无忌惮的哭声都被忽略了,只见灯光亮起,我的两位女友眼睛红肿,还有影院内丢了一地的纸巾,当然也有我的一份悲情遗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