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又逢年底,各类先进人物的评选进入白热化,但最受追捧的要数感动中国、感动浙江之类的。每次颁奖,那扣人人心的颁奖词,托起一个个鲜活人物,在人们心中激荡起感动的春潮。
在日前举行的十大“感动新昌”颁奖典礼上,那一些典型事迹没有让人失望。新昌县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不顾年事已高,不拿一分报酬,在创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贡献卓著,他们把帮困助学、奉献爱心作为工作重点,两年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336万元,资助贫困生9048名。被人誉为“马路包公”的吕伟兴,从警22年,创造了纠正违章20万次无投诉的神话。这都是一群普通人,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但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当人们为人性缺失、世态炎凉所困惑时,“感动”这一词组真的很令人感动。其实,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典型,只是缺少发现,缺少把典型转化为精神动力的载体。小时候看过的影片至今记忆犹深,口干唇裂的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被敌机炸成一片土砾时,却在坑道中紧紧地靠在一起唱响《我的祖国》;冬子妈在小油灯下哼着《映山红》,盼着红军胜利归来……艺术感染力和精神魅力激励着我们的成长,同样,身边活生生的故事更会让我们看到希望,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和震撼。
时下,“感动”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而是化作一种力量,让人们一次次为之动容,催人奋进。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身边的感动事例,把他们的精神进行提炼,弘扬正气,这正是创造和谐社会所需要的。